2017/03/07

越南現/當代美術

在台灣主要的美術眼界,世界觀總是圍繞著東方以中國與日本為主,以及西方世界以歐美建構的藝術觀點,甚至可能對於西方藝術流派與藝術家名字的認識遠高於其他。事實上在我們周邊很多的國家,像是越南、菲律賓、寮國、緬甸、柬埔寨...等,都有其歷史脈絡下發展出豐厚的文化藝術底蘊,但遠在十萬八千里以外的東西我們可能如數家珍,但距離我們較近的國度卻缺乏理解、無感與無知(也包含對台灣自身文化藝術的不理解),更遑論有許多華人居住與發展產業的越南,尤其近代在東南亞的女性新移民以通婚的方式進入台灣,越南新娘更以近似於貿易方式仲介移入台灣,也形成台灣社會普遍對於越南有很多片面的負面書寫。

感謝郭彥瑋先生花了相當大的力氣來整理越南現/當代美術史,以宏觀又細膩的角度解析越南近代藝術發展。越南自古就有多元文化匯集激盪的特色,自十九世紀法國成為其保護國,也形成近代藝術由法國的直接影響的特殊面貌,以及美越戰爭後與改革開放前,我們對於越南的理解是更是少之又少,這跟台灣在受到日本殖民的間接傳入,以及二戰後大量吸收歐美的資訊呈現截然不同的美術表現。

我們對於他者的認識與詮釋,甚或對於某個族群的刻板印象所形成的心理圖像,存在著不同的偏見與誤解,這在解讀「越南」這個符號意象更是如此,越南經歷了一場跟週邊其他區域不同的政治、文化、經濟發展,在視覺、造型、創意與美學文化反而展現其獨特的時代性表現,也是值得我們虛心去同理與尊重的藝術文化。


2017/02/23

來高雄過生活、搞創作、玩設計

來高雄過生活、搞創作、玩設計 / 尹立

昨天一個新的政策推出,馬上打爆了高雄市政府文化局文資中心的電話線。我們升級版的眷村以住代護計畫,邀請更多好朋友來入住高雄。

之前談論到許多國際上的創意城市,未必位在政經首都,像是米蘭、加州、西雅圖、京都、愛丁堡…我以前試圖為高雄在台灣的創意角色上,找到一個位置。但我們清楚地知道,造就高雄的存在我們必須謙卑的感謝過去勞動力移民,但面對未來,高雄更該張開雙臂歡迎創造力移民。

地方文化相關行政單位在目前的政府架構下,其實都是資源相對的缺乏,有限的資源條件下如何充分應用,並導入民間與爭取中央的資源,來達成一些所謂友善創意的城市概念。因此我在盤點文化局的相關業務工作時,希望用比較立體的政策思維,以藝術文化類別與場域為縱向,以友善創意人才政策為橫向,讓高雄可以成為對創意、文化、藝術工作者最友善的城市。

1.以藝術文化類別與場域為縱向思考:文化局業管的範疇涵蓋文學、表演藝術(含愛樂基金會的高雄市立交響樂團、高雄市國樂團)、視覺藝術、文化資產、流行音樂、影視產業、文創產業等,場域橫跨駁二藝術特區、高雄文學館、高雄市立美術館、圖書館(59座)、電影館(行政法人化)、歷史博物館(行政法人化)、旗山車站糖鐵故事館、哈瑪星台灣鐵道館、打狗英國領事館、紅毛港文化園區、孔廟、鳳儀書院、小林平埔文物館、音樂館、高雄市文化中心與岡山文化中心、皮影戲館、打狗鐵道故事館、大東藝術文化中心、未來的海洋與流行音樂中心等......還有列管的遺址、古蹟、歷史建築、文化景觀等超過一百多個點,各個領域與場域如何軟硬兼施、虛實整合、營運管理、展演策辦、面對大眾、彰顯專業等,都需要突破公部門思維的窠臼,提供更好更多元的公共服務。

每個領域或場館業務都有以核心內容貫穿業務執行,例如以影視產業為例,文化局下轄影視發展中心,配合電影館行政法人,推動全台灣第一個影視協拍中心,第一個劇組住宿補助措施、第一個影視投資政策,策辦青春影展、高雄電影節、高雄拍、短片計畫、劇本書寫補助、國內外的交流,各類主題講座與影片放映等,從不同面向來推動影視發展,從培育、議題推動、市場活化、架接產業、提供平台等相關面向形成縱向的專業發展。

2.以友善創意人才政策為橫向思考:除了傳統的獎補助與各類專業型態的展演場域外,針對創意人才提出人才回流計畫(給空間也給錢)、藝術家進駐計畫(給空間也給錢)、眷村以住代護計畫(給空間也給錢)、提供創意工作室進駐的共創基地、提供年輕藝術家展演空間的漾藝廊計畫、文學獎助與出版計畫、少年歌子與樂舞青春計畫、南面而歌與音樂教召令計畫、高雄獎...等諸多以提供創意專業人才實質的協助部分,都希望大家踴躍來參與,相關計畫內容也都在文化局網站找得到,我也會將這些資訊彙整的更清楚,讓大家可以更容易的使用這些公共資源。

《創意人才構築城市未來競爭力》

過去高雄給予大眾刻板的港口運輸、重工業、藍領、文化沙漠等等的印象,在台灣經濟發展由勞力密集進入技術與資本密集的脈絡中,高雄一直扮演重要的角色,同時也承擔高度工業污染與人文素質的負面想像與書寫,我們省思城市發展的未來性時,除了更好的環境與生活品質,在下一波發展知識經濟(knowledge-based Economy)到邁向創意經濟(Creative Economy)中,讓更多創意人才可以發揮所長,重新想像城市的未來,為社會作出貢獻。

成功的創意城市與創意的新事業有幾個共通的要點:

1.優秀的創意工作者。
2.對具備創意、創新、創業的人才提供友善的生活與資本環境。
3.鼓勵創造差異、創造新意與創造公益的文化價值。

把創意人才當成競爭力的指標是眾多先進國家與城市努力的策略方向,政策推動上如何吸引、留住和培育創意人才已經逐漸成為重要的討論,新經濟是以觀點、調研、風格、創新、科技為主要動力,因此具備藝術、設計、創意、美學等高素質人力資源也是社會進步、經濟繁榮以及文化傳播的象徵。

許多政策在推動的過程中,也會有適不適合與調整的需要,但初心不變,望大家多加瞭解與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