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即將在2011年6月登場的第二屆好漢玩字節,把之前的文章再整理一遍。
一、漢字能有多好玩?
在巨型的投影幕對面,只見有人提起毛筆,在宣紙上寫下大大的漢字,文字出現在螢幕上,當字緩緩的落下,放置在中間實體的古箏竟然神奇的彈奏起來,不同的筆畫與粗細對應著不同的樂音,不管是書寫的民眾或是在一旁的觀眾,都感到十分的驚喜。這是創作者蕭聖健的作品:「文字譜」,將自古以來特有的音樂記譜方式,經過樂師之手,再把原本用來傳達文意的書寫工具,轉化成優美的樂音,作者利用科技藝術的概念與手法,進一步重現古代"工尺譜"文字和樂音間的關聯性,將文字的意象轉化為樂音。
同樣也是利用漢字概念設計的展場空間中,我們看到另一個作品,來自法國的創作團隊透過大型的互動多媒體裝置,以漢字重新結構巴黎與高雄的「景」;香港創作者林子邦以易經與卜卦的概念,設計出以各種變數透過文字呈現不同觀眾面貌的「臉書」;在英國念書的季宇,把民間的故事透過漢字象形的特徵,生動的製作出七支非常精彩的動畫作品;另一件精彩作品是由宋恆將現代DJ音樂的概念重新詮釋「宮商角徵羽」五種音調;還有林世昌設計的以標點符號為概念的機器人、陳威廷的機械動力裝置「字動」、林宏銘以春聯書寫結合手寫辨識技術的「大吉村」……等十多個大型科技藝術與互動作品,以漢字為文本,創作者透過不同的想像與創意,一起玩漢字設計創作,觀眾更可以接觸作品,進入漢字好玩的天地。
這是發生在2010年的高雄市駁二藝術特區,在數個倉庫群其中一個倉庫的部份作品而已。作為一個售票展,一個月期間有高達五萬多名的民眾購票入場,周邊商品亦有數百萬元的營業額,若加上雙展場(另一展場為高雄市中正文化中心)有許多免費的戶外展出,十多萬的民眾共同參與了這個漢字設計嘉年華,並且在當年的九月受邀並由對方支付所有策展費用到南京市展出。
二、規模龐大與豐沛創意內容的漢字設計展
倉庫前排得長長的人龍,展場外大家隨著各種創意貨櫃與文字造形的裝置盡情的拍照,再跟著展場內觀眾充滿驚歎的臉龐,逐一走訪高雄好漢玩字節的各個倉庫展館,大家欣喜的發現原來漢字可以這麼有趣,也顛覆了過去文字對很多人的傳統印象。在復古與時尚的跨界展演中,有百位以上不同領域的設計師參與了這個龐大的專案。
2.1策展的緣起與概念
一開始只是單純的演繹以漢字為主題的車衣展,沒想到在策展團隊的討論下,越來越多的想法被激盪出來,而逐步擴大成後來相當驚人的展出規格。尤其在台灣來說,長期以來藝文創作的表現發展,以及文化消費的評估,南台灣總是被認為是相當的貧弱,尤其高雄過去更被認為是文化沙漠,所以能夠呈現出一個完全由南方策展團隊,並以華人文化圈的漢字成為創作文本,並得到廣大回應的展覽,實屬不易。並且被邀請將此原創內容輸出到南京市,這些都是非常好的回應與交流。
此次展演核心就是希望不要讓漢字只是冰冷的呈現資訊,透過讓漢字好玩的想法,並把名稱定為好漢玩字節,其實就是一種玩文字的概念,好漢玩字其實就是漢字好玩、好玩漢字、玩漢字好……等等漢字獨有的排列玩法,再來當然就是希望透過這樣的機會,讓更多有創意的設計師與創作者知道高雄其實也要從文化沙漠的封號中走出另外一條軟實力的道路,同時也藉由收費展的方式,進一步培養文化消費的觀念與意識。
首先在城市定位與策展內容開發上,就是讓南方可以逐步成為台灣的創意沃土。
許多人問為何台灣第一個以城市發起的國際設計節發生在高雄,而不是在台北?(高雄設計節KDF係2008年發起),而以漢字為文本概念的最大規格的設計策展也是發生在高雄(好漢玩字節)。筆者嘗試以國際上一些主要國家對於創意設計產業的發展架構,提出這樣的看法。
美國最重要的電影產業是在加州,許多藝術家與創意工作者也都在加州進行創作,而不是紐約;法國的巴黎有其迷人的性格,但講到坎城影展、里昂藝術節更是聞名全球;義大利是時尚設計的代名詞,但卻不是發生在羅馬,而是一個小小的米蘭成為全球的創意設計之都;2008年利物浦被設定為歐洲的文化首都,在英國它只是第三城市,但是風靡全世界的披頭四樂團即出自利物浦,而近年來的足球文化,讓整個城市瀰漫著英格蘭足球迷的瘋狂和驕傲。鄰近的韓國是典型的亞洲國家,總體資源幾乎集中在首爾,但卻能透過斧山影展建立城市的自信與獨特性......看東京與京都、首爾與釜山間的分工對應結構,將台灣南部發展原創、北部與之輸出的關係建立起來,或許可以是台灣發展軟力量的思惟。
未來國際上是城市與城市的競爭,城市跟人才之間的關係密切,城市成為培養人才的平台,而人才的知識與智慧投入才能造就城市。城市一方面扮演了跟其他區域的連結關係,另一方面透過當地人才的能量,創造城市的優勢與價值。事實上過去有一段時間大家都在爭第一,慢慢的則是省思到城市特色才是最重要的,如何透過軟性思惟創造差異化的城市品牌,城市則提供人才具有發展潛力的舞台。
台灣南方生活步調舒緩、場域寬闊,這種舒緩的空間,正是培養想像力的極佳環境,加上南方的開拓性與實驗性,過去台灣以製造為主的產業條件下,依然從南方開啟許多影響深遠的創意事件,從墾丁的春天吶喊帶動樂團時代,影響到後來的海洋音樂祭、電影練習曲中由高雄出發的單車環島帶動全台的單車樂活風潮、海角七號顯現南台灣的草根性與創造性進而引發新一波的觀影浪潮、加上大多的自創品牌集中在南方,軟性人才培育的創意設計科系密度高、更遑論南方本身就是台灣文化發展之重鎮......,南方緩慢的呼吸節奏和陽光,是真正能醞釀創意的養分。台北毋庸置疑,一直是政治、商業與媒體的櫥窗,但文化的原創性比較起來南方就自信許多;創意本來就是在無壓力的狀態下攤開才有它的呼吸,才能天馬行空,才能熱情奔放,南部的節奏不那麼緊張,對人文發展來說,少了商業政治生存等壓力,天馬行空的可能性也相對開闊。南方最大的城市-高雄市,本身在硬體環境上自是最佳的平台,只是如何透過更多的軟性思惟,以南方的本質出發創造專業價值優勢,並扮演跟亞洲其他國家的創意連結,讓高雄市成為創意輸出以及跟國際接軌的窗口,再加上發展文創其實是需要更多民眾的參與,這些都是當初在策辦好漢玩字節時,很重要的思考環節。
另外大眾參與共同書寫創意城市,讓民眾可以親近設計創作也是策辦好漢玩字節非常重要的概念,並透過售票展的方式,進一步提升文化消費的態度。
我們總是習慣把閱讀城市這件事,交給藝術家、作家與詩人,他們利用細膩、獨特而敏銳的感知,描述他們眼中的城市與符號象徵。其實城市的故事是諸多條件下產生的,城市的記憶、活動、文化內涵更是需要大眾的參與,居住在城市中的一員,並不單純是個被動的讀者,而是整個空間文本的個別作者,書寫屬於城市的集體經驗。
城市設計符號系統,像是政府與企業的辦公處、商業空間、交通道路設計、美學、文化與歷史意涵,這些符號系統運作的過程,以及這些符碼背後的文化與社會意識的集合,形塑我們對城市的印象與生活的觀察,在這個空間的居民,都是共同書寫與閱讀這些符號的角色,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們在空間中活動,有為了生活所需要的工作,也有社交與各種文化活動的需求,時時刻刻都在成就這個城市的空間書寫與閱讀,書寫的是自己與整個城市的互動,閱讀的是自己在所有互動過程中所親自描繪的城市空間文本故事。
紛雜多面是屬於城市的特質,不同的城市也都有不同的故事,故事不一定都是美麗的,也可能是醜陋、悲慘、痛苦的,符號意義也有其多義性,閱讀這些符號意義並非是單向的,而是一種動態的解讀,不同的文化活動正好讓我們親近與品味城市的這些故事。城市的符號系統會因不同的使用者而呈現不同的面貌,在城市空間中,未必人人處在相等的地位,也造成不同的感知與認同。為了很多的理由,城市設計者架構出空間使用的概念,想要形塑出城市的集體認同,最快的方式,就是透過硬體的建設,以為弄個超大型建築物,城市居民就會覺得很了不起,但別忘了一個城市的驕傲,除了硬體,軟體的部份也是不可或缺。
空間與硬體建設經常被當成閱讀城市符號的主體,但隱於實體下是一個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的空間,也承載著城市歷史的過去與現在。城市是經過刻意設計規畫的空間,種種的限制與規範服務於某些功能與意義,各種建築物填塞在空間當中,高大壯美的硬體成為顯著的、易於辨認的符號表象,如同我們介紹巴黎,少不了介紹艾菲爾鐵塔與凱旋門,但不能忽略的,巴黎也是時尚、藝術、人文之都,我們會想到這裡購買LV的精品、看服裝秀、香水、葡萄酒、美食,情人與浪漫,還有在咖啡館內想像知識份子的辯論及醞釀思潮,人文薈萃與各種想像的交流激盪,形成我們對於巴黎這個城市的想像符號。
也因此2010好漢玩字節在將來持續的辦理,引進更多國際的、專業的、在地的、年輕的創意設計內容,更重要的是,透過藝術家與民眾的集體參與,創造一個關於高雄-美與創意的城市的共同書寫與閱讀。
另外,從城市首長的序言中,或許就可以看出此次好漢玩字節在官方思維的規劃概念:
高雄市長陳菊:2009的世運熱,讓主視覺「高」字傳播到世界各地。「高」字的筆劃是韻律彩帶舞動,起筆的橘色和收尾的藍色,分別代表太陽與海洋,象徵高雄的熱情性格與海洋視野,一場國際運動盛事的精神與城市性格,巧妙的收疊在一個以漢字為骨幹的視覺意象中。這樣的特色正是漢字文化的魅力所在,也是台灣在全球創意產業中具競爭力的重要基礎。
文字是人類文明進步最主要的動力之一,它本身隨著時空背景、地理環境、政治文化條件的差異而不斷改變,漢字也是如此,是經過數千年的演變而形成我們目前使用的形式,它沒有絕對不變的樣貌,也沒有唯一的正統,漢字形式的演進和意義的詮釋都仍是現在進行式,它具有高度的活性和生命力,能夠吸納全球文明、反映在地生活特色的包容性。
在全球的「漢字文化圈」中,台灣不但保有完整的繁體漢字基礎,且政治的民主自由、社會的多元開放,都是創意文化、設計產業的優勢競爭利基,可以讓漢字從傳統的束縛中走出新意,消解漢字在地理上、政治上固有的疆域與界線,賦予新的詮釋、新的創造力,成為跨越民族、語言、文化的視覺創意商品,引領台灣成為全球中文熱的創意產業龍頭。
南台灣人熱情開放、直率不拘泥傳統的性格,以及海洋城市的國際視野,這樣的文化特質,對於漢字的創意思考也更充滿無限可能的想像。因此,高雄市政府邀請來自海內外各領域的設計師、藝術家,以漢字為中心意象,結合各種媒材、多媒體科技,以及在地的空間特色,聯手策劃一場融新匯舊、既復古又時尚的漢字狂歡節,展現南台灣的創意軟實力!
高雄市政府文化局長史哲:無論古今中外,文字和文化、知識經濟的發展密不可分,文字史就是文明史。漢字本身不但有擬仿生活世界的具象符號特性,也有指涉抽象意義的概念,它不只是文字,也是圖像,這是漢字有別於其他表音文字最大的不同之處,漢字裡有千年文明演進的累積,包含藝術、科技、人文等等各個層面,書寫形體也歷經「隸變」、「火星文」等時代變革,擴增其書寫便利性與文化豐富性,它是生活文化流變的軌跡。
語言是活的,文字也有生命。傳統上對於文字的觀念,大多侷限於平面,不論是紙張或電腦螢幕,而漢字也過度拘泥於書法形式,其實漢字不只是用來書寫、臨摹練習而已,它可以有各種可能的想像空間,例如它可以是身體上的刺青、日常空間的裝飾、工業設計的商品等等。
在中國經濟崛起的背景下,全球興起中文熱,台灣在這中文熱潮中具有什麼優勢機會與競爭力?我認為主要有兩個層面:繁體字是通往華人文化的重要橋樑。例如外國朋友對於老莊思想非常有興趣,他唯有學習繁體字才能閱讀老莊的古籍,而台灣在全球的「漢字文化圈」中仍保有繁體字的完整基礎。同時,台灣是高度自由民主、社會風氣多元開放的國家,因為思想開放,所以創意無限;因為創意無限,所以可以打破束縛,開發跨越國界、文化、媒材的文創產品,這是漢字的時代新意、新力量,台灣正站在領航的位置上。
台灣的光電產業、藝文人才培養、人文薈萃的多元開放性都已具有一定的水準,在這個基礎上可以跨界合作玩時尚、玩藝術、玩產業。「2010好漢玩字節」活動有用互動科技,以漢字來發想創作,跨越多媒體、媒材,包括錄像錄影、數位科技、聲光互動裝置等藝術應用,進行跨界實驗創作的「漢動未來館」;以漢字元素結合時尚,包括流行服裝、髮藝、彩繪等生活美學的創意應用,從日常生活、切身的時尚素材,來體驗漢字造型之美的「字娛娛人館」;集結台灣工業產品設計、視覺設計人才,以漢字概念進行的產品設計開發創意展示,讓活動成為創意設計品最佳的展演舞台,以漢字創意為核心、消費市場為導向,創造經濟產值的「玩物尚字館」;因為漢字的構成是象形、也是指意,活動策劃在港邊倉庫空間裡,讓文字跳脫書寫、閱讀的平面媒介,使漢字意象在立體空間中展現各種可能的「字裡行間館」。
2.2策展的團隊與展覽架構
2010好漢玩字節策展團隊由高雄市政府文化局長史哲擔任召集人,並實際參與各項策展事項,其他策展委員包含尹立、朱志康、吳淑明、胡佑宗、侯淵棠、翁英惠、陳佳杏、陳俊瑋、黃雅玲等,負責不同項目與內容的規劃與策展,並邀集百餘位國內外創意設計工作者,分別為漢字主題進行創作,以高雄市駁二藝術特區為主要展區,進行的售票展出。其中包含了以科技藝術為主軸的「漢動未來館」、以時尚為主軸的「字娛娛人館」、以產品設計為主軸的「玩物尚字館」、以空間設計為主軸的「字裡行間館」,再加上場區外以貨櫃創作結合漢字的「字物櫃」、跟城市角色形象大型公仔工人漁婦結合創作的「大漢仔」、還有蔣勳、古又文、蕭青陽、李錫奇、林榮泰等大師的「名人講堂」、豐富漢字創意商品的「字摸館」;第二場域在高雄市立文化中心的石鼓區,則讓書法家與設計師再一次跨域創作的「漢字相對論」……豐沛多元的創作內容,吸引眾人的目光與參與。
三、成功因素分析
高雄市在策辦單一文本議題的大型創意設計展經驗有限,但也因為如此,策展團隊更是戰戰兢兢的研究與規劃,主辦單位高雄市政府文化局也大膽啓用全部都是南方的策展人,也打破過去對於高雄文化沙漠的刻板印象。縱觀所有成功的條件,不外乎天時、地利、人和,以及事前的規劃與內容的產出,活動進行的宣傳行銷,以及展出期間的現場導覽,跟相關策略的運用與執行,就2010好漢玩字節成功的因素分成以下幾個部份進行分析:
3.1把握農曆年節的返鄉人潮
展出時間為2010年2月6日到3月7日,剛好橫跨農曆年節,在台灣剛好就是大量返鄉人潮,而這樣一個兼具知性與娛樂性的創意展示,加上過年時大家也比較願意消費,時點的選擇讓參觀人數比平時更多。
3.2駁二已經成為南方藝文重地
從一開始僅是藝術家駐村,但透過高雄設計節主展場域,以及各項創意展示的接連推動,駁二藝術特區成為南方最重要的藝術特區,加上捷運路網的接連成形,交通方便等等原因,讓民眾增加到駁二看展的意願。
以下說明取自駁二藝術特區官網:位於高雄港第三船渠內,建於民國62年,原為一般的港口倉庫。民國89年因尋找國慶煙火施放場域的一個偶然機緣,進而發現這個具有實驗性的空間。
位於高雄港第三船渠內,建於民國62年,原為一般的港口倉庫。民國89年因尋找國慶煙火施放場域的一個偶然機緣,進而發現這個具有實驗性的空間。
這一個獨特與近海的藝術開放空間,在熱心的藝術家及地方文化工作者的推動下,結合文建會閒置空間再利用的專案資源,開啟了駁二藝術特區的創作紀元,歷經高雄駁二藝術發展協會與樹德科技大學發展地方藝術工坊的戮力經營,駁二藝術特區成為了南方的實驗 創作場所與工藝創意發展中心;這個藝術空間特質,保有一種前衛、實驗、創新與高雄國際藝術平台的意涵,同時亦紀錄著高雄城市生活發展史的脈絡,與創作新高雄的藝術肌理,這是P2再造的精神所在,是高雄文化藝術的新發韌。
駁二藝術特區是南方高雄發展實驗創作與設計藝術的動脈區塊,隨著都市港區空間解放政策與文化觀光路徑的延伸,對於社群生活與高雄河港山城的城市意象營造,將是一把啟動南方藝文與新世代創造的鑰匙,不僅在過往的歷史時間上將高雄的產業景觀化約成一種空間上的認同美感,更由於都市產業結構的改變,相關的文化資產的閒置窘境,駁二藝術特區的串連將不僅止於是人文歷史文化的延續,更是一種藝術創作性的積極作法,藉由藝術創作與新世代的創作實驗傳達藝術介入的再生精神,更能對應社會的潮流,成為南方藝術的表徵場所。
3.3策展團隊的態度
有時候沒有太多經驗未必是壞事,在此之前,沒有太多人相信純由台灣南方的策展團隊可以規劃出這麼大型的展覽,但也因為如此大家更加謹慎小心,不斷的透過每週一次的策展會議把各種可能的因素納入考量,各館策展人鑽研自己專業面的策展理念,也花了很多的心思跟設計師溝通想法,希望以內容與創意取勝,而且又能掌握新的材料與技術,所以才能產出許多精彩的展覽作品,這些核心設計展示內容才是吸引民眾的關鍵。
3.4多元、豐富、高度互動的設計展示元素
藝術未必要深奧難懂,以大眾美學出發的設計創作展演,加上大家高度熟悉聯繫著記憶與情感的文本-漢字,在不同的主題之間,讓參觀的民眾發現原來漢字也可以這麼好玩,利用玩漢字的概念,讓大家對於文字的距離更接近,不再只是痛苦的文字學習過程,或是僅止於工具的使用,而是真正能激發創意與想像的漢字創意設計,並且在展示上納入更多互動機制,讓民眾更能實際參與玩漢字。
3.5售票展提升了大家對於內容的尊重與要求
在高雄設計節之前,高雄市的官方主辦的文化展演活動,幾乎都是免費的,其實這對於發展文創產業的核心-文化消費來說,其實是很大的戕害,好漢玩字節也在以政府官方主辦的立場上,卻能夠以收費展的形態辦理,其實這對於觀展的民眾來說,花了錢進入展場,自然也會花較多心思去觀賞作品,而非走馬看花,同時也會對展覽有更多要求,形成對主辦方在內容上必須不斷進步的壓力,這是好的正向循環。
3.6專業、深度的導覽加上豐富的活動內容
好漢玩字節訓練了大量的導覽人員,透過展前各展館策展人逐一介紹策展理念與參展作品的特色外,南方獨有的熱情,更是讓參觀民眾對於展期間導覽人員的表現讚歎不已,尤其每個週間都有各策展人親自導覽,某些展館也會搭配相關活動,例如「字娛娛人館」也搭配走秀活動、「字裡行間館」邀請威尼斯建築雙年展連三次的台灣代表陸希傑、曾瑋、劉國滄三位老師,以 【字‧相‧形‧間】為題,發表對於空間設計的概念與想像、「漢動未來館」內則有蔣勳、古又文、蕭青陽、李錫奇、林榮泰等大師的「名人講堂」,還有創作過程讓民眾完全參與的城市大型公仔角色創作「大漢仔」、豐富漢字創意商品的「字摸館」……諸多的活動搭配,讓每次的觀展都有不同的驚喜。
3.7帶給南台灣全新的視野與體驗
讓你我生活中習以為常的文字,卻能透過設計與創意轉化成為深具吸引力的內容,過去在南台灣並不多見,此次新鮮感是很大的市場賣點,畢竟在此之前沒有這樣豐富有趣又好玩的漢字展,但同時也會形成之後策展的難度與挑戰。
3.8整合相關行銷資源
由於是由高雄市政府文化局主辦,在城市內本身就有許多的行銷資源,加上由文化局長統籌,實際參與每週進行的策展會議,各策展委員之間都很清楚中心價值與各自的策展概念與精彩作品,也因此在媒體策略中,可以逐一把最好的內容再現在媒體資訊上,所以接觸到訊息的民眾也會覺得好漢玩字節豐富有趣。
四、結語
2010好漢玩字節在高雄獲得空前的成功,也因此主辦單位在2011年的6月24日開始,將舉辦第二屆的好漢玩字節,展期更高達三個月,在第一屆如此精彩的情況下,第二屆面臨的困難挑戰可見一斑,畢竟民眾也不希望看到重複與類似的東西,但這是文創產業最好狀況,民眾願意進行文化消費,這才是供給創意工作者發表創意的平台,並回歸市場機制,讓好的創意內容可以不斷的萌生,這是十分值得期待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