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7/25

外婆的澎湖灣

將近二十年沒有回澎湖了。

自從我國二時,外婆在98高齡過世後,就中斷了幾乎每年暑假回到興仁的外婆家,還有很多舅舅、表哥在澎湖各地的親戚,尤其是印象深刻的北寮,很疼我的嬸嬸,還有在嬸嬸家後面埋了很多自己抓的貝殼。



記憶中沒有外婆拿著枴杖帶我在沙灘上留下腳印,模糊的只有著對我的甜甜笑容,不似潘安邦的外婆的澎湖灣的內容一樣,但卻是有種餘韻讓我回味不已,這就是我的外婆澎湖灣。想像中還有勤奮的大姨,和藹的二舅以及望之生威的三舅,還有一直很疼我的風表哥...。我已經忘了為什麼我那樣思念的地方,在十多年之後,才又踏上我所思念的澎湖。



我在尋找些什麼?茫茫然的不過半小時的航程,就從高雄到了馬公機場,小而現代化的機場讓我不知所措,是的,快二十年了,總不會只是停留在我模糊的記憶,那其他的部份呢?理性告訴我一定變化很大,但我卻很任性的想要找到我記憶中的澎湖,或許另外的角度來看,澎湖變化在少了工業的推波與商業的助瀾,其實沒有那麼的大,但對我而言,總有那麼一點人事已非,景物不再的惆悵。



澎湖還是很美,得天獨厚的自然景觀吸引不少人前往觀光,我花了四天的時間尋找,我沒有通知任何在澎湖的親戚,默默的在外婆家拍了幾張照片,跑到奎壁山的嬸嬸家前想像自己小時候埋貝殼的景象,跑到了風櫃聽聽海浪聲音,跑到了西嶼,後來才知道表哥調到外峖的加油站,也跑去了吉貝看看沙尾,馬公的景點一個也沒少,我也不知道我在尋找什麼,漫無目的的遊蕩著,很多地方依稀有印象,卻又說不出個所以然。



我一直以為北寮的奎壁山是叫做龜壁山,小時候只有聽大人用台語念著,直到去澎湖之前找些資料,怎麼都找不到龜壁山,才知道原來叫奎壁山,這裡有個特殊的現象,在潮汐消退時,會有一條步道出現通往赤嶼,而漲潮時步道消失,赤嶼就成為一個獨立小島。小時候曾一時貪玩,偷偷跑到赤嶼上,結果漲潮回不來,在島上狂哭不已,最後還是表哥發現不對怎麼找不到我,才開船來島上載我。附近的沙灘是我小時候經常在此抓活貝,然後埋在嬸嬸家後院,隔年再挖出來,貝殼會變得十分美麗。當我望著被規劃成風景區的奎壁山,總有著說不出來的落寞與懷念。



回到澎湖,發現有很多的7-11,也有了麥當勞以及很多跟台灣一樣商店,但也發現了很多很美的沙灘,說發現是很奇怪的,許多旅遊書早就介紹到不行,但我看到這些沙灘還是很感動,不管是吉貝也好、山水、蒔裡、隘門等沙灘真的好美,尤其我連續兩天的下午都待在隘門沙灘,就這樣望著海、吹著風,真的是舒服又愜意。



不知道之後是經常回澎湖,還是又是下一個二十年了...

1 則留言:

鮮汁 提到...

尹立眼中的澎湖好漂亮...
有機會的話還蠻想去逛逛澎湖的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