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tes: 5/1 (Fri)~5/31 (Sun)
Venue: 駁二藝術特區 P2倉庫
2009高雄設計節 http://kdf.designer.org.tw/


由新加坡國際策展團隊Black所規劃的Utterubbish, a collection of UseLess Ideas展,是以全新展覽概念來詮釋資源與創意的能量;展覽以UseLess為概念,為高雄設計節策動世界各地的設計師一同來結構,如何為地球善盡一份心力,強調設計該如何為個人、社會及整個地球的永續未來創造出價值和新經濟動力,結合環境和前衛設計概念的展覽,5月初在高雄與台灣共同思考!
展出內容:
邀集國際頂尖設計師的構想與作品,涵蓋了藝術、時尚、平面設計、產品設計、建築、出版、廣告、攝影、網站等不同面向,以「永續設計」(Sustainable Design)為主題,強調設計要能創造出價值;讓讀者認識到為了創造一個永續的未來,設計所扮演的角色與發展方向。

use less life - designs for a sustainable lifestyle
design exhibition
01- 31 may, 2009
kaoshiung design festival
kaoshiung city, taiwan
「無用設計」(Utterubbish)是一個獨特的組合,齊集各種創作領域三十多位國際頂尖的設計師與創作人許多獨到的構想、作品與展覽,整合了他們對於設計創造價值的探索,不論是為個人、為社會,或為全世界,設計都能創造出社會性、文化性、感性、功能性、經濟性、商業性或是智性方面的價值,讓讀者更能感受到為了創造一個可持續的未來,設計所扮演的角色與發展方向。
introduction / 簡介
UseLess Life(無用生活展)是獨特的設計體驗,以無用的概念為主題,呈現頂尖的國內外設計師和創作者的想法、作品和展品,共同探索設計如何為自身、為社會、為世界創造正面價值。本展探討設計師在營造永續環境的過程中扮演的角色,透過設計對現代全球化的社會做出貢獻和改變,說明設計可以是簡單、有趣、有意義的過程,充分整合展覽、出版品、活動規劃和零售概念店的設計,呈現的方式可吸引觀眾注意,凸顯設計在為人類生活營造永續未來的過程中扮演的角色和指引的方向。
•無用設計是原創性的跨領域設計案
•無用設計是建立在設計可創造社會價值、經濟價值、商業價值、文化價值、實用價值、情緒和知 性價值的前提上
•無用設計的最新版本「無用生活展」探討設計如何為人類生活營造永續未來的概念。
•研究現代消費者對價值的認知,以及設計如何影響這樣的認知
•說明看似無用的概念如何轉化為新鮮有趣,充滿想像力的設計和產品
•透過設計的觀點對資源回收再利用的敏銳觀察
•用嘲諷的角度觀察一個人的垃圾如何成為另外一個人的寶貝
•集合多位走在潮流尖端的國際設計師的設計才華
•說明設計可以是簡單、有趣、正面且有意義的過程
•涵蓋產品設計、時裝設計、平面設計、環境設計和建築等多種創意領域
•本展讓觀眾可從頭到尾參與整個設計的過程,身兼研發者和消費者兩種身份
•無用設計展於2009年新加坡設計展首度登場
•無用設計展初次登場就備受國際媒體讚揚,創新的概念和設計贏得多項大獎的提名和肯定
•無用設計展的最新版將於2009年5月在高雄設計展展出
exhibition concept / design / info
Utterubbish 主題展的最新版本名稱為 “無用生活"(Useless Life)
新版本的展覽概念為 “設計 - 永續生活"(designs for a sustainable lifestyle)
整個展覽將會以推行永續生活的設計作為號召
參觀者將能與展覽之中部份的作品互動
展覽的主要概念將圍繞在設計如何在生活、生活方式、居住環境中創造價值
展覽的地點將重新活化與激發原本老舊的高雄碼頭倉庫,轉化成永續設計中概念性的居住環境
它將以“Useless Loft”的品牌出發,並且設計建置成一個概念性的“家"
每一個 “Useless Loft”的主題展覽區將會被規劃成“家"中的不同區塊
參觀者透過參觀展覽的過程將能體驗“永續生活"的概念
所有展覽的設計與建置還有所使用的材料,將會被植入 “少就是多"、 “ 少一點金錢﹙Money﹚¸多一點價值﹙Value﹚"、 “少一點資源﹙Resource﹚¸多一點創意﹙Creativity﹚"的無用概念
展覽將會為大家演示設計如何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
exhibiting designers / 展覽設計師
無用設計將邀請與展覽主題相符的國際設計師與創作進入本主題展
邀請來的設計師與創作將歸類成數種不同的組別,例如 無用物品、無用時尚、無用食物...等
展覽將邀請來自不同領域的設計師運用各式媒材創作
無用設計將引進約15個主題及70個設計概念
設計師與參展單位 :
1. COLORS (Italy)
2. Jonathan Harris (US)
3. [re]design (UK)
4. Artecnica (US)
5. thomasmatthews (UK)
6. Trent Jansen (Aus)
7. Treasured Trash (Japan)
8. Doinky Doodles (Singapore)
9. Reincarnation (Taiwan)
10. Little Red Dots (Singapore)
11. Orca Design (Singapore)
12. Project H Design (US)
13. KesselsKramer - DO Project (Netherlands)
14. BLESS (Berlin / Paris)
15, Chris Lefteri (UK)
16. Kinetic (Singapore)
17. No Life Zoo (Taiwan)
18. Alvin Chin (Taiwan)
19. Phalanx Studio (Taiw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