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起來,年輕時候比較有批判力,整理一下Blog內的文章,也回顧自己想法的轉變:
2008/06/22台灣何時產生有價值的國際競賽?
http://yinlih.com/2008/06/blog-post_22.html
2008/06/01最好的鼓勵
http://yinlih.com/2008/06/blog-post.html
2008/03/08感受南台灣的陽光、熱情與創意
http://yinlih.com/2008/03/blog-post.html
2007/12/18讓台灣設計師更有價值
http://yinlih.com/2007/11/blog-post_10.html
2007/12/10我在新加坡設計節
http://yinlih.com/2007/12/blog-post.html
2007/09/19台灣設計發展?
http://yinlih.com/2007/09/blog-post_19.html
2007/07/14台灣設計師週不遇記
http://yinlih.com/2007/07/blog-post_14.html
2007/07/05神在細節裡
http://yinlih.com/2007/07/blog-post_05.html
2007/06/28為理想!加油!
http://yinlih.com/2007/06/blog-post_28.html
2007/05/17設計產業往前走-大破才能大立
http://yinlih.com/2007/05/blog-post_17.html
2007/05/07觀看【紙玩駁二】展覽
http://yinlih.com/2007/05/blog-post_3431.html
2006/11/09商業設計的時代性
http://yinlih.com/2006/11/blog-post.html
2006/10/10觀看第四屆設計博覽會之後
http://yinlih.com/2006/10/blog-post.html
2006/07/31體驗力與設計力
http://yinlih.com/2006/07/blog-post_31.html
2006/05/25閱讀城市設計符號
http://yinlih.com/2006/05/blog-post_25.html
2006/05/12創意維他命
http://yinlih.com/2006/05/blog-post_12.html
2006/05/11相信,前進的動力
http://yinlih.com/2006/05/blog-post_11.html
2006/01/14當設計進入美術館
http://yinlih.com/2006/01/blog-post.html
2005/09/23閱讀設計作品需不需要預備知識?
http://yinlih.com/2005/09/blog-post_23.html
2005/08/21一切回到基礎
http://yinlih.com/2005/08/blog-post_112459971566431529.html
2005/05/15「知面」與「刺點」(圖失去連結了,我要再找找看)
http://yinlih.com/2005/05/blog-post_111613236807016025.html
2005/05/13展開了,開展了
http://yinlih.com/2005/05/blog-post_13.html
2005/05/13設計的根還是在創作
http://yinlih.com/2005/05/blog-post_111599112070984347.html
2005/05/02有熱情,就能創造奇蹟
http://yinlih.com/2005/05/blog-post.html
2005/03/11重要的是有心、用心跟信心
http://yinlih.com/2005/03/blog-post_11.html
2005/02/24台灣內容創作虛擬團隊的興起
http://yinlih.com/2005/02/blog-post_24.html
2005/01/26傳統戲曲是否可以成為台灣電影發展的另一個方向?
http://yinlih.com/2005/01/blog-post_26.html
2005/01/18英雄的認知與英雄崇拜
http://yinlih.com/2005/01/blog-post_18.html
2004/10/20當初申請設計研究所的經驗:關於作品集
http://yinlih.com/2004/10/blog-post.html
2004/08/03數位之死
http://yinlih.com/2004/08/blog-post_109154208999853015.html
2004/08/02台灣的設計能夠輸出嗎?
http://yinlih.com/2004/08/blog-post.html
2004/07/18「意義」的意義
http://yinlih.com/2004/07/blog-post_109009303172885897.html
2004/07/18從行銷觀點看網域名稱
http://yinlih.com/2004/07/blog-post_109009294178512857.html
2004/07/18數位出版--現在進行式
http://yinlih.com/2004/07/blog-post_109009284214317071.html
2004/07/18設計角色的變遷
http://yinlih.com/2004/07/blog-post_109009271812616208.html
2004/07/18從設計製造業到設計產業
http://yinlih.com/2004/07/blog-post_109009255412844718.html
2004/07/18攝影術的革命
http://yinlih.com/2004/07/blog-post_109009189734689200.html
2004/07/18美工與設計
http://yinlih.com/2004/07/blog-post_109009149421881178.html
2004/07/18網路是藝術秩序的重組?
http://yinlih.com/2004/07/blog-post_109009132809825419.html
2004/07/18設計的基礎是什麼?
http://yinlih.com/2004/07/blog-post_109009123437804979.html
2004/07/18從事設計工作,您的態度?
http://yinlih.com/2004/07/blog-post_109009114495869064.html
2004/07/18攝影與真實
http://yinlih.com/2004/07/blog-post_109009105137149625.html
2004/07/18你怎麼看新聞攝影?
http://yinlih.com/2004/07/blog-post_109009099130117736.html
2004/07/18關於閱讀
http://yinlih.com/2004/07/blog-post_109009092283246708.html
2004/07/18【討論】創意的產生
http://yinlih.com/2004/07/blog-post_109009076573321901.html
2004/07/18你怎麼看比賽?
http://yinlih.com/2004/07/blog-post_109009068334507576.html
2004/07/18設計之外-創意工作的迷失
http://yinlih.com/2004/07/blog-post_109009058926361974.html
2004/07/18關於行銷的小故事
http://yinlih.com/2004/07/blog-post_109009051616985167.html
2004/07/18網路就是美術館
http://yinlih.com/2004/07/blog-post_109009037965807359.html
2004/07/18關於設計,我的傲慢與偏見
http://yinlih.com/2004/07/blog-post_18.html
2004/06/06對於台灣電影的一些看法
http://yinlih.com/2004/06/blog-post_108650613177938055.html
2004/04/09需求大不同
http://yinlih.com/2004/04/blog-post_09.html
2008/06/28
2008/06/25
【火腿展覽 】2008 Rae個展_來買空氣喔!

2008 Rae個展_來買空氣喔!
RAE書籍的原畫作 + 現場即興塗鴉創作
我想把它變成一種魔咒,
當人們閱讀時,
那會是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
因為一直把那隻鳥當作我的孩子般疼愛
於是當牠不再飛翔和鳴唱時 我的心像是被噴了殺蟲劑似
慢慢的萎靡 甚至我懷疑自己將會隨牠死去
弟弟怪我愛的太濃烈 『那只是一隻小鳥』
他淡淡的這樣說 像是給我安慰
那其實也是一種關懷
我害怕有一天我的小孩 因為寵物而傷心時
我也如此冷漠的給他安慰
我呢 最害怕忘掉傷心的感覺了
像會失去創作的動力那樣
我想把它變成一種魔咒
放在書裡面
當人們閱讀時
那會是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
這些書都有小小鳥的陪伴
創作時小鳥兒的靈魂也不曾離開過
* 展覽活動:請把時間寄給我
這項活動是Rae要邀請來參觀的朋友
畫一隻Anini娃娃 並留言給Rae
現場也會提供畫具和明信片 畫完後貼在火腿預留的牆面上
火腿小子(或小妞妞)會給你Rae的2008創作桌曆一份
展出時間:2008.06.21(Sat) - 07.13(Sun)
展出地點:火腿設計師藝廊 HAM Gallery
台南市民族路2段22號2樓 Tel:06-2295224 ext.555
http://www.hamgallery.com.tw/
營業時間:週一到週日 pm13:00~pm21:00 (每週三公休日)
2008/06/22
台灣何時產生有價值的國際競賽?
設計魔力上平均點閱率最高的版面,就是設計類比賽,這些年設計比賽可以說是十分蓬勃發展,官方辦理了一個又一個的創意設計競賽,也一個一個的寫成結案報告後進入冷凍庫;很多企業也基於品牌的推廣,或者取得廉價設計物的概念,造成各式各樣的創意設計競賽氾濫。
因為擔任設計師協會理事長的關係,這幾年我也參與主辦與協辦各種不同類型的設計比賽,或是擔任競賽評審,也同時在觀察擁有豐沛預算與資源的官方,以及不同類型的廠商如何的操作設計競賽。
把之前寫的一個競賽案,轉化整理成我對於台灣設計類競賽的想法。
有價值的競賽活動其實不在於獎金的多寡,綜觀許多國際性的競賽,像是產品設計的iF、red dot、還是視覺設計的D & AD,又或者是網路與多媒體的奧斯卡獎Webby Award,不僅沒有獎金,還收取相當高的報名費用,部份國際競賽連參與頒獎典禮的派對與獎座都還需要得獎者自費,但是每年依然吸引大量的國際優秀人士競逐,關鍵就在於這些國際獎項提供得獎者最好的獎品,就是「價值」。
台灣眾多的設計競賽幾乎都還是停留在獎金的層面思考,目前一些國家級的設計比賽獎金之高令人吒舌,動輒高達數百萬元的總獎金比比皆是,競賽的數量也是高的嚇人,若是簡化傳統產業發展的歷程來看,似乎也對應了設計比賽的關係,也就是從量的生產進入到質的提升,而後到品牌的差異化。日本的農業發展最明顯,從一般農業進入精緻農業,而後走向品牌農業,其他傳統產業也在歷經這樣的過程,設計產業是人的產業,也見證一個社會的發展,目前對於設計比賽的觀念,也停留在比較獎金多寡的階段。
不過這也是常見的迷思,就是在量與質的掙扎,就本身策辦比賽的經驗,也常常會陷入長考,量化的數字是最容易拿來評斷一個比賽成敗的邏輯,像是參與的件數就是一個指標,而要吸引更多件數,想當然爾就是在獎金上的不斷加碼,我想這是兩個層面,一個是主辦單位必須思考除了獎金的誘因外,還能否帶來更高的價值,另外就是參賽者本身是否建立正確的觀念,還是只是拿比賽當成收入的來源?

接著我會提出一些觀點與建議,從價值導向的原則,以品牌、國際、人才、產業四個面向來談談如何建立有價值的國際級設計比賽。老實說在台灣目前的環境確實有點困難,至少我也利用這樣的想法提醒自己,在可以影響的範圍內,讓台灣有機會產出一個具有國際價值的設計比賽。
觀察幾個重要的國際設計競賽,其實可以發現幾個外顯的特點:
一、具有清晰的形象,以及訴求對象明確,簡言之,品牌定位十分確實。當然強盛的國力是一個重要的後盾(也有例外)。
例如德國在工業設計上的地位毋庸置疑,在這樣的基礎上發展出if與red dot似乎理所當然;英國在文創設計的領先地位,所以有個D & AD也言之成理;美國是目前國力最強大的國家,產出webby award這樣網路界的奧斯卡獎也很有號召力。以背後強大的國力當後盾,這些所謂先進國家也擁有一般認知上較高的生活水平,亞洲的日本搞的Good Design也成為一個重要的國際獎項。
但還可以發現香港的亞洲最有影響力設計大獎,或是新加坡設計獎,慢慢也越來越有影響力,所以台灣其實還是有絕佳的機會,就在於改變目前競賽的思惟與態度,還有可能成就一個具有台灣角度與觀點的國際設計競賽。

二、品牌不是畫個logo,而是透過差異化、故事與影響力的不斷累積。設計比賽不僅只是選拔出相關領域的佼佼者,更是讓社會與產業產生連結與衍生的效益。透過幾屆的競賽活動成果被妥善的運用,方能累積品牌知名度與影響力。
三、推動設計活動的組織具有一定程度的公信力,或是組織本身就有品牌力,邀請的評審份量,以及相關程序之進行,都有足夠的專業與效率,成果在有價值的品牌被發表,並發行夠份量的作品集,精緻而隆重的頒獎典禮、獨特而具有特殊意義的槳座、以及吸引特眾媒體的關注,以【價值】作為操作導向,方能增強參賽者之好感度與號召力。
四、除了獎金這個誘因外(許多國際比賽是沒有獎金的),還有更多的理由讓參賽者願意投入,甚至付出高額的比賽報名費用,以及作品運費、參加頒獎典禮與派對、購買獎盃的費用。
五、對於社會與產業的影響力。
六、有些競賽內容是需要重新創作,但很大部分是希望這些忙於工作的設計師與設計公司,可以把一年最佳的成果可以跟大眾分享,並且取得專業上的肯定。
若從這些面向來思考,一個具分量的國際級設計比賽會有那些東西?我試著從兩個主要角色來看:
一、主辦單位,本身的價值核心為何?本身是否具有號召力?是否持續不斷的經營該競賽?競賽成果衍生的展覽、研討、宣傳與行銷,甚至商業與非商業的媒合能量,都可以在核心的概念下,進行有國際價值的操作。

二、從參賽者角度,其實要的很實際:
1.有無獎金?(台灣目前幾乎都在這個層面思考)
2.有無國際評審,評審是誰,夠資格嗎?若是被大師級的評審,並有評語,是很好的學習過程。
3.得獎有無精美的獎盃(大師設計,還是有特殊質感與意義)、獎狀?並且不是可以隨便複製取得。
4.得獎作品會不會被出版精美作品集,讓作品可以被廣泛看見。
5.有尊榮價值感的頒獎典禮,當被唱名的那一刻,所有的榮耀光芒圍繞著我。
6.可以讓專業媒體報導。
7.作品可以在國際的專業場域被展示。
8.有更多的企業願意透過這個競賽來跟我洽談,甚至產生合作關係。
若是把參賽者的需要拿來檢視台灣的設計比賽,似乎還有很大的一段路要走。現時的的競賽邏輯還是在獎金與件數上打轉,目前對於學生族群來說,有一個很好玩的現象,1992年誕生的金犢獎,雖說不是滿足上述所有條件,但是可以說是設計科系學生競賽中,相當重要的一個競賽,所謂的好玩就是在裡面的設計比賽,其實是附屬在廣告概念下的。
台灣的資源上其實並不缺乏,只要想法可以調整,把資源好好使用,以量為導向的設計比賽現況勢必會朝向質的提升,甚至具有國際品牌價值的國際競賽,重點還是在觀念!
因為擔任設計師協會理事長的關係,這幾年我也參與主辦與協辦各種不同類型的設計比賽,或是擔任競賽評審,也同時在觀察擁有豐沛預算與資源的官方,以及不同類型的廠商如何的操作設計競賽。
把之前寫的一個競賽案,轉化整理成我對於台灣設計類競賽的想法。
有價值的競賽活動其實不在於獎金的多寡,綜觀許多國際性的競賽,像是產品設計的iF、red dot、還是視覺設計的D & AD,又或者是網路與多媒體的奧斯卡獎Webby Award,不僅沒有獎金,還收取相當高的報名費用,部份國際競賽連參與頒獎典禮的派對與獎座都還需要得獎者自費,但是每年依然吸引大量的國際優秀人士競逐,關鍵就在於這些國際獎項提供得獎者最好的獎品,就是「價值」。
台灣眾多的設計競賽幾乎都還是停留在獎金的層面思考,目前一些國家級的設計比賽獎金之高令人吒舌,動輒高達數百萬元的總獎金比比皆是,競賽的數量也是高的嚇人,若是簡化傳統產業發展的歷程來看,似乎也對應了設計比賽的關係,也就是從量的生產進入到質的提升,而後到品牌的差異化。日本的農業發展最明顯,從一般農業進入精緻農業,而後走向品牌農業,其他傳統產業也在歷經這樣的過程,設計產業是人的產業,也見證一個社會的發展,目前對於設計比賽的觀念,也停留在比較獎金多寡的階段。
不過這也是常見的迷思,就是在量與質的掙扎,就本身策辦比賽的經驗,也常常會陷入長考,量化的數字是最容易拿來評斷一個比賽成敗的邏輯,像是參與的件數就是一個指標,而要吸引更多件數,想當然爾就是在獎金上的不斷加碼,我想這是兩個層面,一個是主辦單位必須思考除了獎金的誘因外,還能否帶來更高的價值,另外就是參賽者本身是否建立正確的觀念,還是只是拿比賽當成收入的來源?

接著我會提出一些觀點與建議,從價值導向的原則,以品牌、國際、人才、產業四個面向來談談如何建立有價值的國際級設計比賽。老實說在台灣目前的環境確實有點困難,至少我也利用這樣的想法提醒自己,在可以影響的範圍內,讓台灣有機會產出一個具有國際價值的設計比賽。
觀察幾個重要的國際設計競賽,其實可以發現幾個外顯的特點:
一、具有清晰的形象,以及訴求對象明確,簡言之,品牌定位十分確實。當然強盛的國力是一個重要的後盾(也有例外)。
例如德國在工業設計上的地位毋庸置疑,在這樣的基礎上發展出if與red dot似乎理所當然;英國在文創設計的領先地位,所以有個D & AD也言之成理;美國是目前國力最強大的國家,產出webby award這樣網路界的奧斯卡獎也很有號召力。以背後強大的國力當後盾,這些所謂先進國家也擁有一般認知上較高的生活水平,亞洲的日本搞的Good Design也成為一個重要的國際獎項。
但還可以發現香港的亞洲最有影響力設計大獎,或是新加坡設計獎,慢慢也越來越有影響力,所以台灣其實還是有絕佳的機會,就在於改變目前競賽的思惟與態度,還有可能成就一個具有台灣角度與觀點的國際設計競賽。

二、品牌不是畫個logo,而是透過差異化、故事與影響力的不斷累積。設計比賽不僅只是選拔出相關領域的佼佼者,更是讓社會與產業產生連結與衍生的效益。透過幾屆的競賽活動成果被妥善的運用,方能累積品牌知名度與影響力。
三、推動設計活動的組織具有一定程度的公信力,或是組織本身就有品牌力,邀請的評審份量,以及相關程序之進行,都有足夠的專業與效率,成果在有價值的品牌被發表,並發行夠份量的作品集,精緻而隆重的頒獎典禮、獨特而具有特殊意義的槳座、以及吸引特眾媒體的關注,以【價值】作為操作導向,方能增強參賽者之好感度與號召力。
四、除了獎金這個誘因外(許多國際比賽是沒有獎金的),還有更多的理由讓參賽者願意投入,甚至付出高額的比賽報名費用,以及作品運費、參加頒獎典禮與派對、購買獎盃的費用。
五、對於社會與產業的影響力。
六、有些競賽內容是需要重新創作,但很大部分是希望這些忙於工作的設計師與設計公司,可以把一年最佳的成果可以跟大眾分享,並且取得專業上的肯定。
若從這些面向來思考,一個具分量的國際級設計比賽會有那些東西?我試著從兩個主要角色來看:
一、主辦單位,本身的價值核心為何?本身是否具有號召力?是否持續不斷的經營該競賽?競賽成果衍生的展覽、研討、宣傳與行銷,甚至商業與非商業的媒合能量,都可以在核心的概念下,進行有國際價值的操作。

二、從參賽者角度,其實要的很實際:
1.有無獎金?(台灣目前幾乎都在這個層面思考)
2.有無國際評審,評審是誰,夠資格嗎?若是被大師級的評審,並有評語,是很好的學習過程。
3.得獎有無精美的獎盃(大師設計,還是有特殊質感與意義)、獎狀?並且不是可以隨便複製取得。
4.得獎作品會不會被出版精美作品集,讓作品可以被廣泛看見。
5.有尊榮價值感的頒獎典禮,當被唱名的那一刻,所有的榮耀光芒圍繞著我。
6.可以讓專業媒體報導。
7.作品可以在國際的專業場域被展示。
8.有更多的企業願意透過這個競賽來跟我洽談,甚至產生合作關係。
若是把參賽者的需要拿來檢視台灣的設計比賽,似乎還有很大的一段路要走。現時的的競賽邏輯還是在獎金與件數上打轉,目前對於學生族群來說,有一個很好玩的現象,1992年誕生的金犢獎,雖說不是滿足上述所有條件,但是可以說是設計科系學生競賽中,相當重要的一個競賽,所謂的好玩就是在裡面的設計比賽,其實是附屬在廣告概念下的。
台灣的資源上其實並不缺乏,只要想法可以調整,把資源好好使用,以量為導向的設計比賽現況勢必會朝向質的提升,甚至具有國際品牌價值的國際競賽,重點還是在觀念!
2008/06/13
2008 綠色前線「時尚深呼吸」環保新時尚美學展
2008 綠色前線「時尚深呼吸」環保新時尚美學展
時尚生死鬥 入圍八強實作競賽
綠美學全新概念 創造平價時尚
高雄市文化中心前廳展演平台今年炙夏即將掀起一陣綠色旋風!
透過對二手衣的重新詮釋,結合時下最夯的環保議題,即將在 6/13 - 6/22 隆重登場!「時尚深呼吸-環保新時尚美學展」展出地點為高雄市文化中心前廳展演平台,活動中藉由「時尚深呼吸 新環保美學 - 決戰 36 小時」環保創意服裝大賽活動徵選服裝競賽製作,讓回收的舊衣服,經由重新解構再創造的過程,打造新環保時尚美學概念,讓丟棄的衣服也可以重新穿出新風格,感受到環保美學新契機的力量。
一場不一樣的 fashion show,讓民眾可以親臨決戰現場,體驗創作的真實過程,展覽活動開跑前兩天,將邀請「時尚深呼吸 - 決戰 36 小時」環保創意服裝大賽第一階段入圍的前八強選手,於高雄市文化中心前廳展演平台完成長達 36 小時、現場實體創作比賽,利用回收的二手衣做出新創意設計作品。同時 6/15 下午 17 點鐘時尚伸展台走秀晚會意進入評選的最高潮。透過專業美學、服裝設計領域的專業評選,選出時尚環保達人金、銀、銅獎得主各一名,並頒發金獎 100000 元、銀獎 20000 元、銅獎 10000 元不等;競賽活動完成後八組選手二手衣的創作品及7組入圍優秀設計圖也將於 6 月 17 日至 22 日於展演平台展出。活動現場驚喜連連,節節精采,歡迎對環保及時尚議題有興趣的民眾前往參加。
「時尚深呼吸-環保新時尚美學展」
實作競賽時間:「決戰 36 小時」實作競賽 - 2008 / 6 / 13 - 6 / 15
展覽時間:2008 / 6 / 13 - 6 / 22
展覽地點:高雄市文化中心前廳展演平台
開放時間:周二至周五 上午九時至下午五時
周六周日 上午九時至下午九時
周一休館

時尚生死鬥 入圍八強實作競賽
綠美學全新概念 創造平價時尚
高雄市文化中心前廳展演平台今年炙夏即將掀起一陣綠色旋風!
透過對二手衣的重新詮釋,結合時下最夯的環保議題,即將在 6/13 - 6/22 隆重登場!「時尚深呼吸-環保新時尚美學展」展出地點為高雄市文化中心前廳展演平台,活動中藉由「時尚深呼吸 新環保美學 - 決戰 36 小時」環保創意服裝大賽活動徵選服裝競賽製作,讓回收的舊衣服,經由重新解構再創造的過程,打造新環保時尚美學概念,讓丟棄的衣服也可以重新穿出新風格,感受到環保美學新契機的力量。
一場不一樣的 fashion show,讓民眾可以親臨決戰現場,體驗創作的真實過程,展覽活動開跑前兩天,將邀請「時尚深呼吸 - 決戰 36 小時」環保創意服裝大賽第一階段入圍的前八強選手,於高雄市文化中心前廳展演平台完成長達 36 小時、現場實體創作比賽,利用回收的二手衣做出新創意設計作品。同時 6/15 下午 17 點鐘時尚伸展台走秀晚會意進入評選的最高潮。透過專業美學、服裝設計領域的專業評選,選出時尚環保達人金、銀、銅獎得主各一名,並頒發金獎 100000 元、銀獎 20000 元、銅獎 10000 元不等;競賽活動完成後八組選手二手衣的創作品及7組入圍優秀設計圖也將於 6 月 17 日至 22 日於展演平台展出。活動現場驚喜連連,節節精采,歡迎對環保及時尚議題有興趣的民眾前往參加。
「時尚深呼吸-環保新時尚美學展」
實作競賽時間:「決戰 36 小時」實作競賽 - 2008 / 6 / 13 - 6 / 15
展覽時間:2008 / 6 / 13 - 6 / 22
展覽地點:高雄市文化中心前廳展演平台
開放時間:周二至周五 上午九時至下午五時
周六周日 上午九時至下午九時
周一休館


2008/06/11
2008/06/09
台灣原創角色藝術大賞延長報名至6月18日
【更新公告】CDT台灣原創角色藝術大賞2008報名模式更新
基於本年度活動型態的轉變,很可能讓有志參加者感到困擾,為了讓大家便利並加速作業流程,讓參賽者順利共襄盛舉,特別簡化報名流程,說明如下:
1、請一律在97年6月18日下午5點前,將作品以郵寄、快遞、親送等方式送至協會,郵寄、快遞以6/18郵戳為評,6/18當天寄出請一律限掛,以免延誤而錯失評審機會。
更多詳情請參閱活動網站 http://character08.designer.org.tw/
基於本年度活動型態的轉變,很可能讓有志參加者感到困擾,為了讓大家便利並加速作業流程,讓參賽者順利共襄盛舉,特別簡化報名流程,說明如下:
1、請一律在97年6月18日下午5點前,將作品以郵寄、快遞、親送等方式送至協會,郵寄、快遞以6/18郵戳為評,6/18當天寄出請一律限掛,以免延誤而錯失評審機會。
更多詳情請參閱活動網站 http://character08.designer.org.tw/

2008/06/08
【敬邀】06/15時尚深呼吸決戰伸展台走秀暨開幕活動
設計師協會承辦之環保新美學,時尚深呼吸活動
透過回收二手衣重新創作
以環保、時尚、創意、設計等精神
喚起深層意識
也期待與您分享
六月十五日下午4:00
假高雄市文化中心前廳展演平台
舉辦決戰伸展台走秀暨開幕活動
邀請您的大駕光臨
透過回收二手衣重新創作
以環保、時尚、創意、設計等精神
喚起深層意識
也期待與您分享
六月十五日下午4:00
假高雄市文化中心前廳展演平台
舉辦決戰伸展台走秀暨開幕活動
邀請您的大駕光臨

2008/06/01
最好的鼓勵
今天一早從飯店醒來,門口放了一份中國時報,當我翻到生活副刊時,則讓我感動不已。
崔永嬿、洪旻宏、潘冠志三位優秀的設計創作者,被全版刊載於2008.06.01的中國時報上,介紹他們創作、簡歷與想法,被主流媒體的肯定當然是對這些創作者最好的鼓勵,讓他們知道他們的努力是會被看見的,在短短的字裡行間,出現了新加坡設計節-台灣角色設計展、高雄設計節這幾個關鍵字,我知道我們的努力沒有白費,推動台灣設計運動是一條漫長而艱辛的道路,未來仍有許多空間要去挑戰、成長與進步。包含高雄設計節期間三立、TVBS、民視、年代、非凡等電視台針對參展的單位與作者皆做出相當程度的露出,雖說不能讓所有設計師都被看見,但幾個有自己特別角度的創作,皆吸引主流媒體關注,而後也有幾個國內與國際的重要雜誌跟協會要資料,希望可以對參展設計師作後續報導,對我來說,確也是這幾年推動設計運動最好的鼓勵。
這些年設計師協會眾多的義工夥伴跟我,一直有個強烈的使命感,透過自身非常有限的力量,想要去推動台灣設計師與國際接軌,在眾多口號被喊的震天嘎響的同時,我們務實的透過小活動開始,慢慢累積共識,核心的想法很簡單,為台灣設計師爭取更多曝光的機會,但前提當然是設計師們也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努力的研發自己的創作內容,有好的內容在對的平台上被有價值的看見,不僅可以創造與累積自身的創作能量與價值,有好的設計創作內容也才能夠到國際上跟大家交流。
我在【讓台灣設計師更有價值】( http://yinlih.com/2007/11/blog-post_10.html )一文中有個很簡單的觀點,設計師要能夠創作自己的價值,唯有好的價值,才有可能有好的價格。創造自己價值的前提,要夠努力、要夠創新,要有自己的創作角度與觀點,而後就是透過適當的平台讓自己被看見,爭取在專業媒體與主流媒體的正面曝光機會。先從Think Different,再來思考Think Big,差異化是不管任何品牌模式都是要去深思的,設計師們要去創造個人品牌的重要性不言可喻,個人的主體性與創作風格都是很重要的。
台灣擁有的都是最世界最大的設計事件,像我們有全世界最多的設計博士、密度來說有全世界最多的設計校系,有全世界最大的設計學生展,也在許多國際設計大獎中有數量驚人得獎數字,2011年國際設計大會更要在台灣舉辦。但奇怪的是台灣設計師的國際能見度上,遠遠落後香港、新加坡等華人區域,在這些美麗的數字背後,台灣設計師更要自立自強,我們要研發出自己的角度與內容,尤其國際設計大會有相當多的國家設計師來台,我們沒有自己的東西怎麼跟大家交流?
迷信表象的數字背後,回歸設計產業是人的產業,我們不能夠只是等待有一天政府的腦袋突然開通,社會對設計的價值認同突然提高,自己不夠努力,就沒有資格抱怨,我對於未來還是充滿樂觀的信心,這更需要大家一同,來為台灣設計環境與設計師價值提升來努力。


崔永嬿、洪旻宏、潘冠志三位優秀的設計創作者,被全版刊載於2008.06.01的中國時報上,介紹他們創作、簡歷與想法,被主流媒體的肯定當然是對這些創作者最好的鼓勵,讓他們知道他們的努力是會被看見的,在短短的字裡行間,出現了新加坡設計節-台灣角色設計展、高雄設計節這幾個關鍵字,我知道我們的努力沒有白費,推動台灣設計運動是一條漫長而艱辛的道路,未來仍有許多空間要去挑戰、成長與進步。包含高雄設計節期間三立、TVBS、民視、年代、非凡等電視台針對參展的單位與作者皆做出相當程度的露出,雖說不能讓所有設計師都被看見,但幾個有自己特別角度的創作,皆吸引主流媒體關注,而後也有幾個國內與國際的重要雜誌跟協會要資料,希望可以對參展設計師作後續報導,對我來說,確也是這幾年推動設計運動最好的鼓勵。
這些年設計師協會眾多的義工夥伴跟我,一直有個強烈的使命感,透過自身非常有限的力量,想要去推動台灣設計師與國際接軌,在眾多口號被喊的震天嘎響的同時,我們務實的透過小活動開始,慢慢累積共識,核心的想法很簡單,為台灣設計師爭取更多曝光的機會,但前提當然是設計師們也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努力的研發自己的創作內容,有好的內容在對的平台上被有價值的看見,不僅可以創造與累積自身的創作能量與價值,有好的設計創作內容也才能夠到國際上跟大家交流。
我在【讓台灣設計師更有價值】( http://yinlih.com/2007/11/blog-post_10.html )一文中有個很簡單的觀點,設計師要能夠創作自己的價值,唯有好的價值,才有可能有好的價格。創造自己價值的前提,要夠努力、要夠創新,要有自己的創作角度與觀點,而後就是透過適當的平台讓自己被看見,爭取在專業媒體與主流媒體的正面曝光機會。先從Think Different,再來思考Think Big,差異化是不管任何品牌模式都是要去深思的,設計師們要去創造個人品牌的重要性不言可喻,個人的主體性與創作風格都是很重要的。
台灣擁有的都是最世界最大的設計事件,像我們有全世界最多的設計博士、密度來說有全世界最多的設計校系,有全世界最大的設計學生展,也在許多國際設計大獎中有數量驚人得獎數字,2011年國際設計大會更要在台灣舉辦。但奇怪的是台灣設計師的國際能見度上,遠遠落後香港、新加坡等華人區域,在這些美麗的數字背後,台灣設計師更要自立自強,我們要研發出自己的角度與內容,尤其國際設計大會有相當多的國家設計師來台,我們沒有自己的東西怎麼跟大家交流?
迷信表象的數字背後,回歸設計產業是人的產業,我們不能夠只是等待有一天政府的腦袋突然開通,社會對設計的價值認同突然提高,自己不夠努力,就沒有資格抱怨,我對於未來還是充滿樂觀的信心,這更需要大家一同,來為台灣設計環境與設計師價值提升來努力。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