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邀稿字數限制,改寫的簡易版,長篇大論版請按連結。
文化、創意、設計、生活美學,當這幾個關鍵字產生連結的時候,也是宣示新美學經濟型態的來臨。
「設計產業是人的產業」,設計創作者在深度的人文思考情況下,提出自己的觀點,讓自己的作品放在有價值的平台上被曝光。一件奈良美智的複製品T恤,可以賣上幾千塊,但是在我們創意市集中眾多優秀年輕的設計創作者,原稿卻僅以數百塊不等的價格販售,在皆具有創作性格與獨特表現能力的前提下,台灣創意與設計如何避免走向地攤化與廉價化,不斷提升價值是一個急需省思的課題。
近來主流社會與產業開始認知到設計的重要性,在多次跟朋友討論到台灣的設計環境時,發覺這是台灣設計師有史以來最好也最壞的時代。
好的是,台灣各領域開始重視設計,設計不只是美學,設計是生意。隨著Internet發展與國際交流快速,地球早就是平的,過去以歐美為主的經濟與消費市場,開始把注意力放到亞洲來,台灣設計師的機會不只在台灣,也在大中華地區,甚至隨著亞洲熱概念而具跨越太平洋的體質。台灣設計師的選擇也不是只有輸出式設計服務,也可以是輸入式的為自己的創意作品創造焦點,創造designer+artist的價值優勢。同樣的台灣設計師的競爭者也在全球,分佈在全球的資訊、人脈、資源雖多而開放,但因台灣本身設計市場資訊、規格和標準混亂,造成台灣設計師對外專業群像輪廓不清...也考驗台灣設計師設計之外的與國際競爭接軌能耐。
設計師的自我定位非常重要,內在要能夠不斷提升精進,去感受、去體驗、去冒險,用心去觀看這個世界,發覺自己獨特的設計語彙;也可以透過參與國際平台的手段,以設計創作與提出觀點來創造自己與作品被看見的機會。透過不斷精進學習成長,並積極參與國際設計活動、展覽、出版(商品)、或與知名品牌合作,讓自己可以有價值的被看見,建構更高的設計師價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