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對高雄其實是具有文化歷史意義的一年,像是高雄港第一期築港工程100年、哈瑪星火車站擴建100年、台灣西部縱貫鐵路全線通車100年及高雄市實施都市計畫滿100年。這代表著過去先民對這塊土地的愛與建設,尤其今年捷運也將通車,上一個世紀最偉大的交通建設成就非鐵路莫屬,而這麼的剛好在一百年後,即將改變都市人類行為景觀的捷運也即將開通,歷史的巧合也讓我感動驚奇。
過去幾十年中,從楠梓加工出口區代表台灣製造業的濫觴,高雄港口的貨運功能,以及中油、中鋼還有許多重型製造業的進入高雄,讓高雄一直擺脫不了非常功能性與藍領城市的印象。但事實上高雄港的國際貨運功能不斷萎縮,而製造業也早就外移,隨著高雄港周邊慢慢成為以生活與藝術軸心發展的園區、城市光廊、愛河到2009的世界運動會,加上捷運的開通,由硬產業往軟產業的發展已經是不可逆的趨勢,2008也即將成立高雄市政府觀光局(同時2008也是觀光年),可以看出高雄市在此一區塊的企圖。
作為台灣唯二的直轄市,高雄擁有的是南部最好的硬體設施,包含在城市內就有國際機場,當然硬體的表象不足以表彰城市的驕傲與住民的信心,相對於台北處於政治、經濟與媒體中心,南台灣獨有的閒適、熱情與創意,正好是最佳的城市品牌定位與區隔。我所認識的高雄人,他們有種純真的善良,無需矯揉造作的人情味與自然由心而生的熱情,還有對於自己生存空間也有自己的見解,這些都是城市品牌精神最核心的關於人的價值元素。
就好比楠梓加工出口區象徵台灣由農業時代進入製造業時代、美麗島事件象徵著台灣民主進展的分水嶺、南台灣也擁有密度最高的創意設計科系、早在2004年高雄大遠百誠品書店就獲得亞洲最具影響力設計大獎、由國際建築大師伊東豐雄所設計的2009高雄世運會主場館...等,我們也可以發現高雄有絕佳的條件,將成為台灣的標竿創意首都,以展現城市特有的文化靈魂特色和城市品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