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2/30

全球最有聲望的網路競賽-第12屆The Webby Awards徴件

被BBC評價為"The most prestigious award in the world",The Webby Awards被譽為「網路界的奧斯卡獎」,自1996年創立獎項以來,至本屆已有12年的歷史;Webby Awards是一個針對網站的設計、功能、創意等多面向而設立的世界性獎項。由美國The International Academy of Digital Arts and Science主辦,並邀請網路專家、企業代表、夢想家、創意人、音樂家、媒體人等各領域的傑出專業人士共同評獎。


我們的組織有評審成員有550人,涵蓋網路相關的各專業人士,像是音樂人的貝克(Beck)和大衛包伊(David Bowie),辛普森家庭的原創人Matt Groening,英國維京集團創辦人Richard Branson等,組織辦公室設在美國紐約市

第11屆的Webby Awards已有40個以上的國家參與,並有超過一億以上的網站間互相連結。今年,在網頁迅速的發展的時代背景下,第12屆年度Webby Awards,將評價範圍擴大(消費面、商業面及文化面)至65個以上的競賽項目。

網際網路為人類開啟了新的思惟和生活方式,而Webby Awards在過去11年間已介紹了世界上的各種創新網站。去年參賽的作品來自世界60餘個國家、超過8000件作品;獲得Webby Awards的作品,不但代表人類在網路時代崛起後的創新力量,也代表其在網路業界中的領導象徵,無論是創意面或技術面。回顧去年得獎者,從大型廣告代理商、網路公司、到小型設計公司,涵蓋範圍廣闊,如Google Earth、Crispin Porter & Bogusky、Mercedes Benz、Saatchi & Saatchi、BBC、Ogilvy、Orange等等都曾榮獲Webby Awards的大獎。

中華民國設計師協會定位為能凝聚台灣設計力量與國際接軌的設計師交流平台,今年更成為Webby Awards的全球策略夥伴,在此誠摯的邀請大家來共襄盛舉。

更多中文資訊 http://webbyawards.tw/

2007/12/27

【火腿展覽 】盲點blind spot


展出日期:2008/01/05-2008/01/13
開幕時間:2008/01/05下午2:00
展出地點:HAM Gallery 火腿設計師藝廊

盲點blind spot-設計的思考過程與反思
看不到的事物不代表不存在,在設計的思考過程中,看不到的盲點往往就是創意展開的關鍵點。這是一群在視傳領域努力學習的人,試圖在他們所探索的研究領域中,重新尋找自己思考上懵懂、模糊的地帶。
不以「設計完成品」來呈現,而是將「思考的記錄」與「進行中的創作」做為展出的主體,來表達存在於背後的真實。
每一位作者將自己這一段時間的思考過程,用筆記、速寫、剪貼等各種方式紀錄下來,再經由回溯、反思的方式,探索自己的思考脈絡,從中找到自己的「盲點」。

策展人:林宏銘
參展者:劉必歆、游珈瑋、黃夙婕、謝詩婉、張聰賢、林郁宏、黃祺雅、
詹皓然、洪伊奇、莊育欽、林宏銘 


週一到週日Pm 13:00~Pm21:00
每週三為火腿公休日

聯絡電話:06-2295224分機555
傳  真:06-2295224分機777
地  址:台南市民族路2段22號2樓
http://www.hamgallery.com.tw/

2007/12/18

雷鬼教父Bob Marley

好友阿吉跟學淵、阿康幾個好朋友弄個很有味道的小店,可以喝些小酒,在一個老到不行也非常難找的地點,可是卻是非常有味道的好地方。

早就知道他們是雷鬼樂的愛好者,幾次到他們店內都可以聽到很棒的音樂,自己對雷鬼樂其實沒有什麼研究,剛好前幾天被我的老師跟學生拉去看I am Legend我是傳奇這部電影,主角威爾史密斯Will Smith就有談到Reggae雷鬼樂教父Bob Marley,甚至崇拜到自己女兒是用Marley來命名(片中的女兒也是威爾史密斯的親生女兒),裡面也大致談到他欣賞Marley精神面的理由,Bob Marley曾說:「那些壞到極點的傢伙,一天都沒有停歇,我怎能休息?」。前後聽過阿吉談過幾次Marley,今天上網找了一下一些資料,也聽了一些音樂,真的很不賴...

讓台灣設計師更有價值

文化、創意、設計,當這三個關鍵字產生連結的時候,也是宣示新美學經濟型態的來臨。

製造代工曾經讓台灣創造經濟奇蹟,時至今日,當製造業為降低生產成本向大陸西進,台灣開始重新省思進而去探索新的價值與競爭的能量。全球化的發展過程中,對於在地區域特色的經營愈顯重要,並能與國際接軌,越來越強調差異化的今天,能夠掌握區域發展與社會文化脈絡,加入設計與美學的質感與品味,也會在將來全球經濟競爭體系中,成為不可或缺的一環,尤其我們要成為國際公民,也要省思道德經濟面向,而環保與節能也只是基礎的部份。這幾年來台灣本地的消費愈來愈成熟,大家對生活美學的重視,市場需求端的改變,使得供給面也要有所調整,產品製造往多樣、少量、質精,行銷與服務也朝向感性、貼心、互動等思惟,而地球暖化造成的環境關懷議題更是被加以重視,高感度的人才與產業更可以創造有價值的、與市場對話的品牌形象與活絡經濟。

知識、美學與感性經濟的來臨,主流社會與產業開始認知到設計的重要性,連政府與媒體這兩年也開始對設計與文化創意產業寄予厚望,隨著全球經濟與社會發展的躍昇,科技文明洶湧而至,站在美力時代喧騰鼎沸的浪頭上,我們閱讀著一場文化、經濟與媒體形式的轉變,更在全球化的浪潮下,世界各國紛紛興起發展文化創意的新契機。以鄰近台灣的國家為例,除了日本很早就脫離製造低利競爭,而以優質的產品與品牌價值,拉開與其他亞洲國家的距離,韓國、香港、新加坡過去在製造業時代跟台灣有四小龍的美稱,以及更多發展中的國家,無不努力的將文化、創意、設計等要素,將國家經濟體質轉化為文化美學經濟體,使其成為該國經濟發展的重要依據。 文化創意產業在全球都是熱門的話題,台灣這幾年的經濟政策上,也高舉創意文化等設計相關產業的政策大旗,原因無他,看看從英國、德國、荷蘭到亞洲的日本、南韓、新加坡與香港,甚至馬來西亞與泰國,近幾年的經濟發展和生活美學提升經驗有著高度連結性,文化創意與設計美學果然是門好生意。當我們說到文化創意與設計產業時,應該了解到這產業代表的不只是狹義的「設計人」產業,而應該以更廣的態度去理解,因為,現在能創造高附加價值的產業,都直接和設計發生密切的關係。台灣未來必將走向高感度的文化創意經濟體,愛這塊土地出發,了解深厚文化內涵,更需要透過關懷生命、關懷社會、關懷地球的角度,由設計的專業,來推動台灣設計與台灣設計師走出國際,讓台灣企業可以邁向美學經濟體,亦從世界公民角色,關懷人權與地球生態。

【我們需要有創造性價值的專業人才】

就因為社會經濟面的急遽變動,我們對文化創意產業發出「故事是體、設計是神」的呼喚,對數位內容產業則說「內容為王、平台為后」,但是最核心的人才問題,通常只是眾多計畫中把人培當成是一項子計畫,以補習班的教育模式來加以訓練。雖說電腦短期內席捲了產業,也改變了作業模式,但不變的還是創作的觀點與想法,一個大量閱讀、豐富生活體驗、充滿冒險精神的設計師,還是比電腦技術純熟的人來的有價值。畢竟談到說故事人人都會,但沒有對生命感動的人,是無法說出動人的故事、搞出迷人的設計,而好的內容與搭建有價值的平台,都是需要具有創造性格的專業人才。彎彎的插畫、九把刀的小說因為電腦與網路而爆紅,但不是用電腦的人或是網路很熟的人就可以成為他們,重點還是他們做出讓人欣賞與感動的內容。網際網路確實造成傳播模式與速度的改變,但不變得是要有好的內容,例如彎彎以逗趣而簡單的筆調與故事,抒發上班族與學生的苦悶,九把刀也以寫作風格多變,角度犀利有時富含感性詼諧的文字創作,吸引大家目光,透過內容的認同,加上網路的快速傳播、互動與連結,這樣才能蔚為風潮。

技術上從來就不是台灣的問題,我們曾經是西方動畫產業最佳的代工者,甚至相對來說,台灣的設計水平不差,某些層面甚至比香港與新加坡等華人世界還優秀。我知道這樣說很多人會感到很訝異,自信的不足,感覺上香港與新加坡似乎比台灣好才對?其實台灣的年輕新銳收到多元文化衝擊,隨著工具的簡化,大家透過不同形式展現創作力,但是卻一直缺乏被看見的平台,DAT(設計師協會)辦過多次設計競賽,從中都可以發覺到優異的作品,可是跟其他區域的設計師來說,台灣的設計師比較不懂得自我經營,也不懂的利用國際的平台讓自己被看見,國際的設計年鑑也鮮少見到台灣設計師的作品。

在DAT設計師協會幾次的會議中,我們也討論到:這是台灣設計師有史以來最好也最壞的時代。

好的是,台灣各領域開始重視設計,設計不只是美學,設計是生意。隨著網際網路發展與國際交流快速,地球早就是平的,尤其這幾年過去以歐美為主要經濟與消費市場的態勢,轉變到開始把注意力放到亞洲來,台灣設計師的機會不只在台灣,也在大中華地區,甚至隨著亞洲熱概念而具跨越太平洋的體質。台灣設計師的選擇也不是只有輸出式設計服務,也可以是輸入式的為自己的創意作品創造焦點,創造designer+artist的價值優勢。同樣的台灣設計師的競爭者也在全球;分佈在全球的資訊、人脈、資源雖多而開放,但因台灣本身設計市場資訊、規格和標準混亂,造成台灣設計師對外專業群像輪廓不清...也考驗台灣設計師設計之外的與國際競爭接軌能耐。


【先有好價值,才有好價格】

一件奈良美智的複製品T恤,可以賣上幾千塊,但是在我們創意市集中眾多優秀年輕的設計創作者,原稿卻可能僅以數百塊不等的價格販售,在具有創作性格與獨特表現能力的前提下,台灣創意市集如何避免走向地攤化與廉價化,如何提升價值是一個亟需省思的課題。

專業設計師的自我定位非常重要,做為設計師,可以是每天完稿的角色,也可以透過參與國際平台的手段,以設計創作與提出觀點來創造自己與作品被看見的機會。透過不斷精進學習成長,並積極參與國際設計活動、展覽、出版(商品)、或與知名品牌合作,讓自己可以有價值的被看見,建立自我品牌。

2006年,DAT曾經邀請來自新加坡的創作團隊:phunk studio來台舉辦workshop,曾被英國的Creative Review雜誌譽為新加坡平面設計的頂尖組合,而英國Computer Arts雜誌則稱他們是「亞洲最紅的創意工作室」。他們於1994年在新加坡成軍,成員包括Alvin Tan, Melvin Chee, Jackson Tan, 與William Chan,四個人在學校認識並成為幾乎做什麼事都在一起的好朋友。在歷經了無數次的設計案,以多樣化的媒體來呈現他們的設計,透過視覺設計、字體、影像、插畫、多媒體來表現,從網路雜誌、出版、展覽、服飾,音樂到裝置藝術,成為國際設計領域上最受歡迎的華人創意設計團隊。:phunk studio成功的把自己跟新加坡的設計推上世界舞台,不但證明了創意與創新的價值,更成為新加坡設計界的代表。Jackson曾經跟我分享一個小故事,剛出社會時,他們把身上的錢湊一湊,製作500本作品集,主動寄發到全世界他們認為最棒的廣告與設計公司,或是他們尊敬與欣賞的設計師,由於語文能力與態度的主動性,他們開始受到關注與回應,並開始跟國際上許多重要的品牌進行合作,而且在國際上很多重要設計年鑑,都可以看到他們的作品與介紹。新加坡相對資源未必比台灣豐沛,但是卻產出許多知名的國際級設計師,他們的經驗非常值得我們思考。


圖說::phunk studio精彩的創作與積極的態度,已經成為國際級的設計團隊(圖片取自:phunk studio網站http://www.phunkstudio.com/)。

2007年,邀請來自馬來西亞的設計公司3nity,引進M&G人與神海報聯展,是馬來西亞3nity設計公司,另外以art4soul專案,所執行的一個跨國性計畫(目前已經有二十多個國家參與)。今年我到馬來西亞參訪時,跟策展人Joseph Foo見面並拜訪3nity設計公司,也因此在今年引進了這一批精彩且具深度的海報創作,同時也完成一項特別的記錄,也就是同時在台北與高雄展出。Joseph Foo做為一位虔誠的基督教徒,妻子也是全職的教會工作人員,父親還是牧師,卻不斷透過視覺創作想要去接觸人的靈魂,包含之前在馬來西亞引起極大爭議同志與教會對話的議題、探討鬼魂與信仰,馬來西亞發生女性華人被警察虐待事件時,也以視覺的手段來加以諷刺與聲援,並且讓我知道設計不只是無病呻吟而已,他們也透過自己的專業協助兒童病院彩繪來進行社會公益,當然也包含這次人與神議題的探討。


圖說:M&G已於世界各地進行展出,並不斷探討更深入的哲學問題(實踐大學展出現場)。


圖說:M&G為台灣展場特別製作,一面是人,一面是神(東方技術學院展出現場)。

「設計產業是人的產業」,設計創作者在深度的人文思考情況下,提出自己的觀點,讓自己的作品放在有價值的平台上被曝光,這當然包含自我的創作技法與想法外,以人文思考角度,還要加上身為地球公民的責任與自覺。但是,在設計被喊的震天嘎響的台灣,我們擁有數量龐大的設計博士,設計學群林立,每年相關科系畢業生驚人,也因此也有了全世界最大的學生創意展-新一代設計展,以及全世界都在辦設計嘉年華會的同時,我們也有一個相當特殊而與大家不一樣的設計博覽會,但除了談到文化創業產業帶來的預估產值外,設計的社會責任會是什麼?是否同時也要進一步省思,漂亮的數字背後,我們的設計有沒有贏得國際上的認同、尊敬與重視?

【多平台不如有價值的好平台】

競賽、出版、品牌合作、國際參與等都是對設計師來說要主動去參與的,但活動本身也會因為國際認定而產生價值高低問題。以競賽來說,台灣的設計相關競賽之氾濫,並大多提供高額的獎金來吸引參賽者,不過就算是高達數十萬獎金的競賽,到底得獎者是誰,受到關注的機會還是很小,反倒不如花大錢參加國際競賽來的有價值。不管是美國AIGA的設計競賽、The Webby Awards、英國The D&AD Global Awards、德國Red Dot Award、iF Award、美國Idea. Award、日本G-Mark Award...參與這些國際上重要的設計獎項,更是要花費相當高的報名費用與其他的支出,但台灣本身所舉辦的各項設計競賽,到底策略的高度在哪邊?

以被譽為「網路界的奧斯卡獎」The Webby Awards來說,BBC評價為"The most prestigious award in the world",自1996年創立獎項以來,至本屆已有12年的歷史;Webby Awards是一個針對網站的設計、功能、創意等多面向而設立的世界性獎項。由美國The International Academy of Digital Arts and Science主辦,並邀請網路專家、企業代表、夢想家、創意人、音樂家、媒體人等各領域的傑出專業人士共同評獎。 組織評審成員有550人,涵蓋網路相關的各專業人士,像是音樂人的貝克(Beck)和大衛包伊(David Bowie),辛普森家庭的原創人Matt Groening,英國維京集團創辦人Richard Branson等。第11屆的Webby Awards已有40個以上的國家參與,並有超過一億以上的網站間互相連結。


圖說:The Webby Awards是網路界最重要的競賽(圖片取自官方網站,中文推廣網站為http://webbyawards.tw/)。

幾乎所有國際重要獎項論述權力都還是在歐美,既然亞洲熱與華人勢力不斷的擴張中,由華人發起,並具國際戰略高度與國際串連的設計競賽,我想也快要來臨了。

另外,則是以設計為主題的活動,也在全球熱烈展開。從德國的DESIGNMAI、英國的The London Design Festival到亞洲的Tokyo Designer's week與Singapore Design Festival,這類活動不僅帶來全民美學教育、業內交流、設計生活、高感度消費和城市行銷,更是一種文化國力的延伸。

當我們看到倫敦設計嘉年華London Design Festival成為英國年度設計盛事,通常超過150餘個地點展開,在熱門的酒吧、飯店、美術館、大學裡到處都是,讓全城的人不參與都不行,Designers Block, 100% Design, I Love Design...等主題活動,精彩絕倫,活動的內容也非常國際化,各國直接參與活動的文化部門也很多,例如亞洲的新加坡也不會忘記,2006年也以20/20(就是每年重點行銷20位具代表性的新加坡創意設計人),參與展出。這以生活與嘉年華會的方式展開,也深深的影響其他與國際設計對話的方式。可惜的是,雖然台灣有設計博覽會與民間自行發起的台灣設計師週,但目前還沒有這樣角度與規格的設計嘉年華活動。

1986年開始至今已舉辦二十多年的Tokyo Designer's Week(東京設計師週),則是東京年度的設計盛事,也是日本設計界經典大師、當代菁英和未來新秀三階層的交流舞台。今年來自全世界的設計師齊聚東京,以愛為主題,整合100% Design Tokyo、Container Ground、學生作品展、音樂、Shop Exhibition...連大使館都配合演出,尤其精彩的Design Tide更是值得一看。


圖說:全球設計主題嘉年華熱烈展開(圖片取自倫敦設計嘉年華、東京設計師週網站,以及設計師協會資料)。

就在這樣潮流趨勢下,新加坡政府也在2005年成立Design Singapore Council,除了在國家級的公共建設扮演協調、品管、招商角色,協助延攬國際知名的設計師來參與,建立國家形象與發展觀光,更在2005年舉辦新加坡設計節(Singapore Design Festival),動作相當大而積極,並自許為亞洲的設計創意平台,成功的促成新加坡產業的國際交流與媒體曝光。DAT設計師協會今年也應邀前往參加2007年的新加坡設計節,除了觀摩學習之外,更在思考台灣怎麼透過大家都可以理解認知,並且樂意參與的設計嘉年會的方式,讓台灣的設計師可以更有效的跟國際溝通。


圖說:兩年一次的新加坡設計節(圖片取自網站http://app.singaporedesignfestival.com/)。

【結語】

台灣的設計師內在要能夠不斷提升精進,並能夠主動積極參與設計活動,但同時,台灣的競賽、展覽等活動不但多而氾濫,也應該思考如何提出更國際化的策略高度,為台灣設計師與台灣設計,創造更高的價值。

2007/12/17

「丟你的菸」創意設計競賽 徵求新一代時尚設計師!

DAT協辦的比賽

菸害防制法修正案通過,新規定將擴大無菸環境及提高罰鍰。
「丟你的菸」創意設計競賽以「共營無菸環境、拒絕二手菸害」為主題,
強力徵求具有創意的拒菸影像廣告及拒菸標示品設計,活動總獎金高達一百二十萬!
邀請您和我們一起,讓反菸成為一種新的生活時尚!

活動詳情請至下列網址查詢:
http://www.kickbutts.com.tw/

活動截止日:97 年 1 月 31 日止(郵戳為憑)

2007/12/14

【轉貼】府城設計生活一日遊

資料來源:http://km.boco.com.tw/NewsTdcDetail.aspx?bid=B20071113000005

作者:張嘉玲
一提到台南府城,相信大多數人會想起那悠悠寄情的名勝古蹟或是令人食指大動的美食小吃吧,古蹟及小吃的確是台南吸引遊客的兩大焦點,但多數人似乎無法將「台南」與「設計」、「創意」聯想在一起。筆者還記得去年(2006年)設計界展覽大事─「台灣設計博覽會」於台南蕭?文化園區舉辦,許多設計愛好者或設計工作者不辭辛勞遠道而來、參與盛會,但參觀結束後,卻免不了小小滴咕台南生活過於平淡、無味,令人瞧不見創意的形、嗅不出設計的味,文化古都─台南,真會是個「設計沙漠」嗎?
筆者是道地的台南囝仔,也身處於設計領域至今已將邁入第十個年頭,根據筆者切身觀察,台南除了聞名的古蹟及美味小吃之外,「設計」也正逐漸生根,漸吐初綠的鮮芽。也因此,筆者以「在地台南設計工作者」角度撰文,介紹幾個帶有創意形、設計味的景點,希冀外地遊客在參觀設計博覽會之後,還能夠延續著設計心情重新認識台南,對台南的設計沙漠印象能有些許改觀。
----
中略
---
巷仔內裡的設計師展場 ─ Ham Gallery

這間「火腿藝廊」可不是展售火腿的地方!這個有趣的名字,是取自三名股東英文名字Henry、Aaron與Mark,開頭字母加起來就是HAM,Ham Gallery離火車站約五分鐘腳程,位於台南市區最熱鬧的地段上,緊臨新光三越的小巷內,有間整體佔地面積僅約10坪,且還位於二樓,門口會貼有當期展覽的活動小海報,第一次來參觀的朋友可得仔細找一下,筆者認為這真是間低調的設計藝廊啊!因此更想在這裡介紹給大家知道。
火腿藝廊是一家以經營設計師藝廊為主的店,經營理念非常開放,希望各種型態的設計師們,不論是繪圖創作、設計作品、或是影音動畫,都歡迎來到火腿藝廊設展,也因此成為台南地區創意與設計的情報交流場所,火腿藝廊雖然展場極小,但卻擁有極多樣化的風格,每次展期約二至三個星期左右,更動展品的速度相當快,不同時間來到這裡,都能帶回豐富的設計感受。
而有別於一般性藝廊禁止民眾攝影,在火腿藝廊裡,你看不見任何禁止拍照的標誌,相反地,他們很鼓勵參觀者盡情拍照,你也可以在這裡聽火腿準備的音樂,翻閱火腿店裡各種雜誌,讓民眾體驗「設計自由的美好」。最近,Ham Gallery也開始播放電影,以及舉辦長期性的「交換好書」活動和不定期舉行讀書會,經營觸角相當多元化的一家設計藝廊,來這裡,你不僅可以看作品、聽音樂、看看書,重要的是,這裡提供了設計師與社會民眾相互交流的良好機會與場所。
另外,提醒欲前往參觀的朋友,火腿藝廊的營業時間是從下午一點才開始,看來是貼心配合設計人早上起不來的特性呢!而藝廊附近的小巷子內,也有許多有個性的雜貨小店,大家也不妨去走走瞧瞧,說不定可以挖到你追尋已久的寶物哦!


---
中略
---

2007/12/13

設計師實驗藝廊 開始營運!


設計師協會台北辦事處的『設計師實驗藝廊』要正式開始營運了!

第一波,我們先請小怪來做開展,
「怪玩藝創作展」葉映蘭(小怪)個人創作展

展出時間:
12/21(五)~12/25(二) 13:00-21:00

12/22(六)晚上7:30~9:00開展講座:吃湯圓.聊聊天
(當天備有湯圓慶冬至)

希望喜歡設計及藝術的好朋友共同參與,
一起感受愛、分享與祝福!

展出地點:
中華民國設計師協會台北辦事處 台北市信義區信安街138號
02-27385949

2007/12/11

台灣角色設計展2007在新加坡

DAT設計師協會與台灣眾多藝術家合作,並透過台灣與新加坡協力廠商的共同努力,讓這次FIT! Character Design Taiwan 2007台灣角色設計展在新加坡大放異彩,讓台灣設計創作者可以綻放在國際的舞台上。

多年來的深耕,台灣的角色創作者在亞洲慢慢嶄露頭角,成為不可被忽視的一股力量,也因為在角色創作方面的特殊性與代表性,已經是亞洲最具規模的新加坡設計節,特別邀請設計師協會帶著歷年得獎作品,以及台灣創作者的設計師玩具(公仔)、角色插畫、角色動畫等視覺藝術創作,前往新加坡參展,由此可讓國內創作走出台灣、走向國際。

台灣角色設計展涵蓋面向廣泛,集結台灣最佳的創作者與作品,此次在新加坡的展出引發諸多的共鳴與注意。台灣的內容創作在華人世界是非常精彩的,這些作品可以顯現台灣角色設計創作的面貌,以具體的內涵與全世界交朋友,讓國際看見台灣的內容創作的豐富性。

關於活動內容詳情,請參閱
http://www.designer.org.tw/event/2007/sdf/

從台灣出發前,已經在台北舉辦的記者會與設計師Party
http://yinlih.com/2007/11/blog-post_27.html




台灣角色設計展會場@新加坡Basheer City Room Gallery





展覽會館內



歡迎光臨台灣角色設計展


合作單位與贊助廠商


在新加坡其他展場可以看到台灣印製精美的手冊,宣傳台灣角色設計








在新加坡時尚地天穹Loof Bar舉辦記者會與開幕Party

當天的Party除了新加坡部份媒體,還有許多國際知名設計師與會,各國知名設計師蒞臨交流:荷蘭KesselsKramer設計創辦人Erik Kessel、西班牙設計師Marti Guixe、馬來西亞Trinity設計創辦人Joseph Foo、Phunk studio、日本Furi Furi、新加坡Asylum設計創辦人Chris Lee和FLAG時尚雜誌創辦人Daniel等...非常感謝大家的熱情與會。

2007/12/10

我在新加坡設計節

此次台灣角色設計展應邀參與新加坡設計節,稍微介紹一下關於這個活動,可以延伸閱讀之前我寫的幾篇文章,歡迎討論:

台灣角色設計展2007在新加坡 http://yinlih.com/2007/12/2007.html
讓台灣設計師更有價值 http://yinlih.com/2007/11/blog-post_10.html



在新加坡設計節期間,公園以及部份百貨公司前廣場都會出現大型裝置物,以宣傳新加坡設計節。





新加坡設計節約150個左右的地點,涵蓋展覽、講座、工作坊、設計師派對與其他。主要展場在舊市政廳City Hall






City Hall就有許多不同的展覽,包含韓國、巴西等國家主題展,還有總統設計獎...等諸多展出,其中最重要的展出就是由:phnuk studio的Jackson所策劃的Utterubbish http://www.utterubbish.com/

我去看展的時候,就由Jackson親自幫我導覽,一個充滿概念與想法的展出,也讓Jackson從一個創意設計師,變成具有國際觀點的策展人了!

“Utterubbish”是展現設計界如何趕上綠色環保主義潮流的展覽,Jackson跟我提到,在提倡綠色環保的氛圍下,當設計師無法為他的設計帶來價值時,那他就只創造出一堆垃圾。所以Utterubbish真正的意思是:設計師談垃圾論環保,呈現一系列少用資源(Use-Less),多提倡創意的點子。裡面展出的內容非有具有啟發性,我就大概提出一些照片,試著說明一下:


位於City Hall 4樓的Utterubbish展場入口。整個樓層都作為展場,好玩的是裡面許多空間是過去的法庭。


入場是準備的空間,有作一些裝置。這也是設計師派對的場所。



說明展覽概念與想法的形象牆



把你的想法,關於創意、關於垃圾都可,寫或畫下之後,撕下揉成一團,丟到旁邊。Jackson他們買天會從中選取一些想法,在展場最後面用衣架晾起。























Utterubbish展場的部份情況,都是由這樣的概念,邀請國際知名創作團隊針對這樣的主題進行創作。




非常熱絡的設計師派對,在這裡跟許多國際設計師開心交流。










在國家圖書館穿堂的20/20展覽,加上一些圖像與其他展出,結合旁邊的咖啡座,讓展覽就在生活四周,非常精彩。







由於展覽與活動實在太多了,我在短短四天實在看不完,有許多研討會也來不及參加,不過在這幾天到各處都可以看到許多地方門口站著新加坡設計節的竿子,而大家也都背著主辦單位贈送的袋子,在整個新加坡趴趴走,也間接做了最好的宣傳。包含VIVO city等大型購物中心,還有許多色商店內,這裡整理的照片大概只有十分之一,先跟大家分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