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5/07

觀看【紙玩駁二】展覽

展覽活動網址 http://sub.khcc.gov.tw/pier-2/3.aspx?ID=173

我曾在當設計進入美術館提到一些觀點,也談論到目前美術館的展出,越來越與一般民眾的生活休閒結合,我先節錄自己寫的一篇文章部份內容:

實體美術館擁有以下的幾個功能:

1.具有實體的美術館建築物與實體的展示空間
2.從研究Research、收藏Inclosure、維護Conservation、展示Exhibition,進展到休閒Recreation、資訊Information、溝通Communication、教育Education與鼓勵Encouragement(吉村典夫)
3.美術館七項基本功能:研究、展覽、典藏、教育推廣、休閒、資訊、溝通(黃光男)
4.而從上述功能可以引發進而讓美術館成為藝術的殿堂
5.從舉辦各項展覽、講座、活動中,加強民眾的參與,因而形成一個激發想像與創造力的地方

除了功能性的探討之外,當然所謂的參與者,以及提升民眾的鑑賞經驗,成為美術館的重要責任。觀賞者與空間的互動、資訊的導覽、知識經驗的取得、氛圍的感染,亦有不少論述。對於文化的保存、藝術的典藏美術館還是有其使命,並且會有計劃的推動美術館的其他功能,但對大部分的人而言,參觀美術館在當代成為一種知性休閒的方式,甚至大過於其他的功能性。而在美術館的展出,同樣受到資本主義的考驗。


過去對於官方辦得活動其實存在一些偏見,但當去年參與駁二藝術特區的公仔展,到今年以觀看者的角度參觀【紙玩駁二】展覽,對於駁二藝術特區的評價也升高不少。在各地看過不少展覽,雖說目前許多替代空間不斷產出,以非精緻路線的展覽也經常可見,但談到與民眾熱切的互動,而非只是少數自許藝術菁英族群的自我慰藉,駁二開始走出一條不同的道路。

受過美術工藝教育,也從事設計工作,對於紙張有種特別的情感,從歷史與社會角度,紙也是承載資訊孕育人類文明的重要載體,這次的展出在不同空間展出不同的內容,有運用紙雕的創作、紙公仔、Decoupage剪紙裝飾藝術、紙蕾絲、手工卡片、海報展、廣興紙寮手抄紙等,並安排一系列跟民眾參與互動的活動,不管展出內容與活動規劃,都與一般民眾可以熱切的互動,我自己除了觀看展覽,也觀看其他參觀民眾的反應,從臉上洋溢的笑容來看,就證明這是一個突出的展覽。

我自己對於目前台灣的設計發展,開始進入新美術工藝運動時代,手作的質感更能使人感受到溫暖,不僅是最後的產出結果,從材料本身、運用師父的巧手與創意,成就一件件動人的作品,加上歷史的傳承與後面感人的故事背景,也為新的展覽形態提出好的觀點。

3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台湾有很多展览吧...
马来西亚好少噢...

http://www.artart.com.tw/index-a.htm
这个展览馆..是我很想去的...
在台湾...
你应该知道吧...

Aaron Yin 提到...

呵...在台灣蠻有名的,不過我還沒去看過...^^"

匿名 提到...

ha...以前上过林馆长的课...
很精彩噢...关于童画的..
相信她的展览馆一定很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