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意可以分很多層次來談,例如運用創意,可以讓自己的生活更美好、更便利,在工作上,可以解決很多的問題,在市場上,有可能成為一種創新,或是一種出奇制勝的策略。
不過大部分在談的創意,大多指的是商業面的東西,其實也反映整個台灣社會早就步入了消費時代,市面上教人創意的書籍,幾乎都是以實用作為前提。在美國這資本市場導向的地方,美國創意教育協會在定義「創意」時,特別強調「解決問題的實用性」,也就是說:創意必須有目的、有實際貢獻,才稱得上是好創意。
創意對我來說,其實就是各種維他命的組合,例如珍珠奶茶,就是粉圓(A)+奶茶(B)=珍珠奶茶(C),這樣的組合的可能性,就在於你腦中的維他命元素多不多,擁有越多的元素,就可以組合排列出更多的新元素。魔島理論也談到:創意不是憑空而生,而是源自於平時「累積」的工夫(記憶、經驗、知識)。靈光一閃的創意,來自於平日的累積,再經過整理、轉化所形成的。
所以我的看法是:創意是走出來的、創意是聊出來的、創意是用出來的。
行萬里路、讀萬卷書,就是一種累積創意維他命的工作,跟人閒聊也隨時可以激發很多創意的想法,還有很多很棒的創意,用的地方也決定它的價值。沒記錯的話,莊子裡面有一篇故事,講述世代在河邊漂染絲絮的一家人,祖上留下來一種配方,可以讓手在冬天浸在水中也不會龜裂,所以他們的產能就比別人多,可是有人得知這個消息,花了千金買下這個配方,用在冬天打水戰,大勝敵方,然後就被列地分封。所以可以看出好創意怎麼被運用也很重要。
不過好創意能夠解決問題嗎?還是帶來更多的問題?我以3M的便利貼為例,幾乎看到的訊息都是這是一個了不起的創意,不過我對便利貼卻非常頭痛,雖然很方便,隨時可以找到記東西的紙,然後貼在牆上提醒自己,不過經常因為紙張一堆,在緊急需要東西時,反而會找不到,所以我還是回歸到那種很醜的筆記本,裡面還有日期的那種,這還比較實用。現在我用便利貼的方式,是在一些想法的發想階段,想到什麼就貼在牆上,過一陣子找時間做有系統的檢視,對我幫助還蠻大的。
我覺得要激發好創意,還是需要幾個必要條件:
保持好奇心
開放
想像力、愛作夢與幻想
高度的動機、喜歡嘗試
智慧勇氣、敢於挑戰
充滿熱情
適度放鬆
還有身上都帶一本筆記本,隨時想到什麼,不管成不成熟,記下來吧…
2 則留言:
或許筆誤~還有身上都帶一本筆記本,隨時想到什麼,不『過』成不成熟,記下來吧…應該是不『管』成不成熟
呵...筆誤...3Q...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