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1/26

傳統戲曲是否可以成為台灣電影發展的另一個方向?

上星期到台北的華納威秀看了歌劇魅影,在超難坐的椅子上,度過腰酸背痛的兩個多小時,結束之後,度過一個非常簡陋的樓梯間,離開戲院,在超過時間已經是半夜一點的情形下,到101拜託警衛帶路,拿了車到烏來泡野溪溫泉,一路上我在想,除了華納在入口使用豐富美觀的景緻來吸引觀影者,但卻提供不舒服的座椅,以及離場通道的簡陋,顯見對於進場顧客與離場顧客的差別待遇外,在歌劇魅影這樣的舞台劇搬上電影螢幕,西方傳統的戲曲也可以是票房的一支常勝軍,紅磨坊與歌劇魅影在奇幻華麗的視聽效果下,一樣吸引消費者從口袋拿出錢。

台灣曾經有霹靂布袋戲登上電影大螢幕,而以歌仔戲或是京戲的部分角色的刻劃,以人文觀點切入的戲曲也是有。傳統的野台戲因應環境的需要,在舞臺上產生變化很多布景的方式,以及演員誇張的表情肢體與特殊的表演聲調,還有鮮艷華麗的表演服飾,不過要將這些東西呈現在電影上,始終沒有很出色的表現。

我想到曾經紅極一時的梁山伯與祝英台,以紅梅調的表演方式,當年也造成萬人空巷,所以台灣並不是沒有成功的案例。過去屬於庶民文化的歌仔戲,從早期廟會的興盛一時,到電影播放的產生而沒落,又由明華園將其精緻化之後登上國家劇院與出國表演,在慢慢的發展過程中,環境的改變與市場的需要,左右了傳統戲曲的生存方式,只是,有人會因應改變而改變,有很大的一部份,卻無法適應環境而消失了...

2005/01/18

台南安定小型賽車場

我在安定混了這麼久,還不知道這裡有個賽車場,經呂老師推薦,今天到這裡玩,我只有跑一趟,其他兩位老師跑了兩趟,中間還有一群學生來玩,兩位老還有一點小競賽,我就遜了,第一次開,速度慢的要命...^^"

結束之後,又跑到善化喝一等涼冬瓜茶,順便的南科裡面晃晃...

那家小型賽車場的網址
http://www.ark-kart.com.tw/news.php


本日超遜賽車手


一身軍裝的莊老師,cool哦


莊老師是我們今天開的最好的...讚


朱老師也開的很棒


兩人座的,很cool,很適合情侶...

英雄的認知與英雄崇拜

對於英雄的認知,還是有著不同價值認定的討論。

過往,對於英雄人物的描述,總是具有超然的神聖人格,像是擁有氣吞山河、威懾四海的本領,還具有滿腔熱血與一身的忠肝義膽,講究氣節與操守,並擁有崇高德行、珍貴精神和不朽之功業,更重要的,要有為正義公理獻身的偉大情操。從歷史課本中,我們不斷的看到具有英雄氣概偉大人物:盡忠報國的岳飛、正氣浩然的文天祥、鞠躬盡瘁的史可法、民族英雄鄭成功、血染黃花的林覺民……,這些人被描述成具有高貴的民族情感,而且絕大部分都是「捨生取義」或者是「壯烈犧牲」。透過建碑蓋廟,所有的社會意識(或是說被建構的意識),都崇敬這些偉大人物,所有的教育機制也時時勉勵大家,能夠向他們效法看齊。

在卡萊爾(Thomas Carlyle,1795~1881)的《英雄與英雄崇拜》中,卡萊爾把英雄視為領袖群倫、具有超凡入聖的精神特質的先知或神人。英雄分成六類人,「帝王」如克倫威爾、拿破崙、「神明的英雄」歐丁,「先知的英雄」穆罕默德,「詩人的英雄」但丁、莎士比亞,「教士的英雄」路德、諾克斯,「文人的英雄」約翰生、盧梭、彭斯。他這樣說到:「偉人是自身有生命力的光源,我們能挨近他便是幸福和快樂。這光源燦爛奪目,照亮了黑暗的世界。他不是一支被點燃的蠟燭,而是上天恩賜我們的天然陽光。……沐浴在這光輝中,所有靈魂都會感到暢快」。

李敖在《文星》第九十五期中,就有一段這樣的論述:從卡萊爾(Thomas Carlyle)出現以後,他的「英雄與英雄崇拜」言論,為一般的「英雄」定義,做了不少的修正。在卡萊爾眼中,不但神明、帝王等可以成為「英雄」,就是先知、教士、詩人、文人也不失為是「英雄」。到了今天的二十世紀,「英雄」的定義已需要更新的修正。一般什麼神明、帝王,早該踢出「英雄」的行列,而該代以美人、戲子、電影明星、TV的設計者、沙克疫苗的發明者、太空人、潛水人、試飛人……他們這些,才是新時代的「英雄」,他們比舊時代的所謂「英雄」要高明一萬倍、偉大一萬倍。舊時代的所謂「英雄」們,他們要整天砍別人腦袋、切別人指頭,才能成為「英雄」,然後發動大量的文警,製造宣傳,使人們對他們「愛戴」「崇拜」,誤以為他們是「英雄」。但是新時代的「英雄」們,他們卻不這樣,他們直指人們的內心深處,使人們從心底發出對他們的愛戴崇拜,不再砍殺流血,也不需要斷頭臺。他們只憑他們的智慧、好心、靈巧和美麗,再加上對人無害的成名欲望,交織成一個百花齊放的世界。在這個世界中,是和平式的發展抱負,運動會式的公平競爭,殺一不辜得天下而不為的操守,為目的而又考究手段的道德。新時代的「英雄」們,使人們皈依自己的方法不靠武力、不靠特務、不靠強迫,也不靠鞭子。他們所靠的,完全是本身的可愛、本身的吸引人、本身的和平溫煦的手法。

這樣的觀點,在羅曼.羅蘭的《英雄傳記》中,把英雄當作靠心靈而偉大的平凡的人,有異曲同工之意。在H. Jackson Brown,Jr.與Robyn Spizman所著《人人是英雄》一書中(羅效德/譯),從作家、哲學家、運動員等人物的勵志引句中,說到:人人內心深處都有一個蓄勢待發的英雄,又或者說,只要透過努力,擁有英雄身上所具有的特質,例如決心、勇氣與追求崇高品德,人人都可以是英雄。

當然對於英雄的正面描述是族繁不及備載的,美國的環球時報在2001年調查了美國人心目中的十大英雄,還特別針對英雄做了定義:

1.他們的貢獻超越了自己的職責;
2.他們在壓力下能夠英明決斷;
3.他們置生命、財富和榮譽於不顧;
4.他們在一項美好事業中名列前茅;
5.他們超越了自我。

至於前十名分別為1.耶穌;2.馬丁•路德•金;3.科林•鮑威爾;4.約翰•甘迺迪;5.特麗莎修女;6.羅奈爾得•雷根;7.亞伯拉罕•林肯;8.約翰•韋恩;9.邁克爾•喬丹;10.比爾•克林頓。這或許可以反應美國人對於英雄的觀點。

2003年3月5日,中國大陸的人民日報,有這樣的一個描述:今天,是毛澤東同志「向雷鋒同志學習」題詞發表40周年的日子。40年來,雷鋒這個偉大的名字家喻戶曉、熠熠生輝,群眾性學雷鋒活動在全國城鄉蓬勃發展,雷鋒精神成為億萬人民的自覺實踐。雖然時代已發生很大變化,但雷鋒始終活在人民的心裏,雷鋒精神始終放射著奪目的光輝。

在文章內大力的宣揚雷鋒這樣的樣版的英雄人物,並且要大家學習雷鋒的精神,並且透過活動與媒體的渲染,還有很多的故事描述,當然探究其背後目的,一方面要讓民眾信仰其價值,還有助人的精神與高超的道德標準,透過學習雷鋒這樣的英雄,凝聚民眾的向心與對國家的認同。

這樣的例子讓筆者想到過去教科書中,被人十分推崇的英雄人物—吳鳳。

在楊牧所著《吳鳳》的詩劇中,可以看出其對於吳鳳偉大人格的信仰與推崇:我對文學的熱心大概永遠趕不上我對英雄人物的仰慕那麼堅決激烈。然而這些年來,我已經可以斷定,所謂英雄人物,不指為細故即勇於技擊流血的好漢;……吳鳳之義死阿里山,即是真正的的英雄事蹟。……所謂英雄,只有以仁愛和理性無限擴充他的人格以救贖他人的才是英雄。……我不敢仰望像吳鳳這樣自我犧牲的英雄典型,我也肯定昂林(註:詩劇中的土著)立志為阿里山求生路的人愛之心,他雖然未企及吳鳳的神聖人格,但他改過之後不禪改,則他已經高人一等。……吳鳳是救世的英雄,他求仁得仁死而無憾,……我想通過文學的形式來頌讚仁愛和理性,揣摩英雄的神情與風貌,檢討勇氣和信仰的本質,以及參與,奉獻,犧牲,和永恆的問題。【1】

小學課本裡,那位騎白馬、穿紅衣、戴紅帽,捨生取義,感天動地,讓原住民從此不再獵人頭的吳鳳,我想是許人的共同記憶,也是國小教育當中,令人印象十分深刻的一環,不過後來卻證明這樣的故事卻是虛構的。經過社會運動的抗爭之後,在1988年,小學課本裡便刪除吳鳳的故事。吳鳳偉大的英雄形象,是日本人編造出來,是充滿政治力的策略運用,到了國民政府時期,加以發揚光大,更將吳鳳塑造成積極改善原住民生活的官員。而為了突顯吳鳳偉大的情操,相對的也就把「番人」的凶殘與未開化加以強調,這樣對於原住民的不公待遇,確實值得從不同的角度加以反省。

同樣的以虛構的電影故事來看,「桃色風雲搖擺狗」(Wag The Dog),當年曾引起廣泛的討論。故事描述了在美國大選的前十日,要競選連任的總統捲入了性醜聞風波,白宮的危機處理專家為了轉移民眾的注意力,與好萊塢的名製作人合作,以電影的手法,利用影像在媒體上虛構了一場美國與阿爾巴尼亞之間的戰爭及創造了一位戰爭中的英雄,而總統的誹聞案被這些事件掩蓋而順利當選。而真實的世界中,前任美國總統柯林頓,跟陸文斯基也發生了性醜聞風波,無巧不巧,這時的美國政府竟突然向恐怖份子發動武力攻擊,這也讓許多人產生了有趣的連想。但電影畢竟是虛構的,不過在桃色風雲搖擺狗一片中,我們到是可以深思一個問題,我們所認知的真實,是否都是從媒體建構的訊息得知呢?我們為了想要知道真相而去觀看媒體,卻會被媒體上各種被框架的訊息所引導。

法國導演Jean-Jacques Annaud以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史達林格勒戰役為拍片題材,電影「大敵當前」對於媒體形塑英雄,還有英雄崇拜作為戰爭中不可或缺的信心要素,有十分深刻的描繪:主角瓦西里‧扎伊徹夫是一名獵人,遇上政戰官丹尼洛夫,在一慕危急時刻中,瓦西里彈無虛發的連續擊斃五名德軍軍官,主角神妙的槍法讓丹尼洛夫留下深刻的印象。接著丹尼洛夫向赫魯雪夫提議,將瓦西里塑造成狙擊手英雄以鼓舞士氣,透過軍中政戰系統與媒體的運作渲染,利用了愛國心與民族存亡意識,以及強化與神話瓦西里的英雄形象,藉以提升與維持士氣的不墜。片中有一慕令筆者印象深刻,在德國也派出另一位戰爭英雄肯尼少校,打擊了俄軍的不少士氣,瓦西里也在認知自己是英雄的幻夢的覺醒,,尤其多名同伴因他而死,瓦西里對丹尼洛夫將他塑造成英雄一事感到困擾,並開始排斥和抗拒。而丹尼洛夫對瓦西里說:身為英雄的事實,讓他沒有退路,他只能站在最前線,因為他是眾人目光的焦點。丹尼洛夫以小沙夏(片中崇拜瓦西里的小男孩)自願作肯尼的擦鞋童,提供肯尼相關的資訊,就是因為他深信瓦西里會擊敗肯尼。沙夏可以說是群眾崇拜英雄的具體代表,他熱烈期待並希望能夠促成瓦西里與肯尼少校的對決,這也反映了他對於英雄的崇拜與信心。

戰爭也是最容易產製英雄與英雄崇拜的時刻!例如岳飛、文天祥、史可法等人,不過對於英雄的認知,其悲劇性與是否為我族類也有很大的價值判斷。曾國藩為清朝平定太平天國之亂,對於一個國家價值來說,可說是重要功績,但一方面他不是為漢族打仗,一方面他也沒有為戰爭壯烈犧牲,所以不見偉大英雄封號,只是一代名將;霧社事件的莫那魯道,可以稱為抗日烈士,雖符合壯烈犧牲的精神,也符合當時政治環境中對日本的敵意,卻也不見英雄的封號。

音樂家貝多芬曾經為其崇拜的英雄人物拿破崙,寫下了著名的第三號交響曲《英雄》,貝多芬原本是十分景仰拿破崙,以為拿破崙是唯一可以為歐洲建立共和、還政於民的偉大領袖。誰知拿破崙竟然在1804年稱帝,貝多芬才驚嘆又是一個利慾薰心的獨裁者。本來樂譜的副標內題上了拿破崙的大名「波拿帕提」,也隨之塗去。

二次大戰期間,美國空軍上尉柯林‧凱利在媒體的大肆渲染下,成了一個以機身俯衝美國軍艦,造成日軍損失慘重的大英雄。其實,凱利上尉並沒有做這件事,可是,因為當時美軍需要一位英雄來鼓舞他們的士氣,所以才把凱利塑造唯一個不畏犧牲的典範。後來,當戰爭接近尾聲時,日本空軍也開始採取這種自殺性的策略攻擊美軍,不過,這時,凱利的名字卻突然從媒體上消失了。原因是,如果我們依舊把凱利視為英雄的話,那日本飛行員不全都成為英雄嗎?要我們承認敵人是英雄,那是不可能的。(Lawrence LeShan,劉麗真/譯)

在台灣新聞報2002.11.13的社論中,從選舉的角度論及英雄與英雄崇拜:台灣選舉間有沒有英雄呢?當然有,選民本身就是成就政治人物擁有舞台的幕後英雄。英雄是應該受到尊敬,但是台灣人不會尊敬幕後英雄,不會去管那個選民支持那個候選人;台灣人只崇拜他們崇拜的候選人。英雄與英雄崇拜,孕育出台灣獨特選舉文化。台北市長馬英九就是英雄與英雄崇拜的典範之一;陳水扁、宋楚瑜等人也可以作如是觀。李登輝則屬於另一層次的崇拜。不過,崇拜或不崇拜與年齡、性別、政黨意識無關。自有人類以來,即有英雄,英雄可以塑造,可以美化;英雄崇拜也可以堆砌,可以昇華。任何國家都有英雄與英雄崇拜,就算是再爛的國家也一樣。古巴卡斯楚是一例。美國人最崇拜戰爭英雄了,波斯灣戰爭期間,美國人對鮑爾的崇拜幾近風靡,著迷程度令人咋舌;此外,國家愈動亂,愈容易激發英雄氣慨,例如若非布希總統反恐戰爭打得漂亮,激起美國人愛國心,共和黨期中選舉可能慘遭滑鐵盧。然而,是時勢造英雄,還是英雄造時勢?可沒個準兒,時運不可思議,果報亦不可思議。

在南方朔《另一種英雄》一書中,則看到對於英雄定義的另一種理想性:現代社會已經是個不再能夠產生英雄的時代……煽動家的時代早已結束了,「意識形態」早已瓦解,假借「道德」等高帽子來蠱惑別人,其實則是為了自己那不敢述說出來的目的服務的人已失去了舞台。…以前曾燭照過歷史黑暗的許多事務已不值得再信賴,現代人必須找另外的標準,必須找另外的英雄。【2】

《另一種英雄》介紹了一些所謂的新時代英雄,南文的序中提出:本書所選擇的這些英雄,都是台灣一向不熟悉世界人物,有些在朝,有些在野。他們雖然不能代表近代全部的英雄人物,但卻足可稱之為典型無疑。「典型在夙昔」,他們留給後人的,多過這個世界曾經給予他們的。這才是真正的英雄本色。【2】

不似南文這樣充滿理想化的英雄認知,還有許多人對於英雄的定義作出了不同的見解與看法,時下對於一些運動員、高收入者,也可能能產生英雄的崇拜情節,甚至在不同的小團體內,族群的認同性,在法律與道德不被允許的,但同樣可能產生英雄崇拜,例如對於殺人、飆車、黑道這些事來說,也可能產生不同英雄崇拜面向,例如當年陳進興事件,甚至引發部分青少年的認同,但這些畢竟無法成為主流的英雄價值認同。但不可諱言的,從小人物可以成為英雄的論點,還是具有英雄偉大精神的特質,又或者是虛構的英雄人物,只有在符合社會期望、價值、認同與政治正確目的同時,才有可能在當下成為出名的英雄,並不斷利用媒體來進行說服與推銷。

【1】楊牧(民68),《吳鳳》,台北:洪範書店。
【2】南方朔(民76),《另一種英雄》,台北:九大文化。

2005/01/14

以設計師為主體的組織--設計師協會

以設計師為主體的組織--設計師協會

設計師協會網址 http://www.designer.org.tw

一個屬於設計師們的組織終於在2005年的1月正式成立了,這是一段漫長而艱辛的過程,經過聯署與籌備會議,終於成立這個屬於設計師的協會。設計師協會的成立,從成立的過程,到正式成立,也代表許多對於設計的正面意義與價值。

首先,協會是透過網路社群的發起與連署,揭示年輕化與數位化的特質,新科技產生的經驗改變了我們生活習慣與思維,數位時代的網路環境跟我們的生活、工作、興趣的緊密結合,透過網際網路延伸了我們對於環境共享的本質,不同的主題社群不斷的誕生,相互交流彼此的「心靈」。網路生態的戲劇性發展,從高峰到谷底,又從谷底回歸到務實,我們不斷在這個媒體上探索新的可能,也由於網路傳播資訊互動與無遠弗屆的特性,讓各個設計領域的朋友,分享彼此的設計經驗、討論各種的創意、評析設計作品,不斷的刺激更多的新思維。在視覺設計、網路設計、產品設計、軟體設計、文化現象、美學等議題上,在社群中集結為一,透過資訊的交流、議題的互動、心靈的感知,大家無所不談,分享更多跨領域的使用經驗,也挖掘出更多的設計知識。

此外,設計師協會也從務實的角度出發,協會成員曾經做個一些討論,當我們消費發生糾紛的時候,我們會想到消基會,但是設計師在設計實務上遭遇到一些問題時,目前跟設計相關的協會,由於主力放在美術設計上,對於商業型態的支援略顯不足,所以協會也希望加強這方面的功能。

還有像是成為設計師們的諮詢角色、成為設計師們的成長團體、保障與提升設計師的價值,這些都是我們努力的方向與目標。當然大環境的改造,也需要更多認同協會想法的設計師們,一同開創打造。

當設計的相關討論越來越多,也會慢慢發酵成一股力量,對於新時代的產業環境有更多的觀察與討論,大家共同學習,共同成長,甚至相互扶持,而這樣以人為主體的環境,也會凝聚更多的共識,對於未來的設計發展,也會產生更多正面的助益,這也是我們當初的想法。

服務對象:

設計師協會以「人」為本,主要的概念就是從協助設計師解決實務的問題,以及提升設計師的地位,強化設計師的思維,以這樣的概念,輔以不同領域的工作型態,擬定下列三種服務對象:

企業內設計師:企業內設計師指的是在一般企業內部服務,從事設計之相關人員。這類型的設計師在企業結構下,通常缺乏與外界溝通與自我提升的管道,在長期缺乏變化的工作模式下,需要更多來自外界的刺激。

設計SOHO或是小型設計公司:這類型的設計師不只從事設計工作,還需要面對開發客戶、公司管理經營、資金週轉、如何簽約…等實務上的問題,如何解決他們在工作上的問題,以及創造一個更好的設計環境,也是協會與設計師們共同努力的方向。

設計相關科系學生:設計科系學生是未來的設計師,他們的態度與思維深深的影響到未來的設計環境變化,協會與學生族群的緊密互動,有助於了解學生的想法,並提供當下業界的經驗,良性的互動溝通。

運作方法:

協會已經擬定2005年的相關計畫,也針對三種不同類型的設計師,規劃一系列的活動,由於經費、時間與資源的限制,我們會慢慢的推動更多符合我們原始概念的服務與活動。針對不同對象提出不同的活動內涵:

企業內設計師:以提升創意思維、生涯規劃、職場生存…等議題,舉辦演講、座談會、讀書會,透過這樣的互動分享經驗與交流彼此想法。初步規劃以2個月為一個單元,每次舉辦一個小型活動。

設計SOHO或是小型設計公司:以解決實務上的問題出發,初步規劃以4個月為一個單元,2005年推出設計法律研討會、設計實務研討會、創意思維開發研討會,透過研討會方式,專家發表專業上的見解,會員們提出實務上的工作難題,提出解決方案,並彙整成線上資料,並出版成教戰手冊。

設計相關科系學生:以青年設計師論壇模式切入校園,透過與設計相關科系的系辦或系學會合作,透過與青年設計師的對談,以演講、圓桌論壇、創意遊戲等方式,跟學生互動,並讓其了解業界生態,強化本身態度與思維。活動預計2個月為一個單元。

設計師協會的角色:

上述以人為主的具體計畫,協會未來將扮演更積極的角色,擔任與政府公部門的溝通平台,以及設計師與企業之間的媒合平台,提供會員諮詢的服務,並舉辦設計大賽,以及提供更多創作發表的管道,這些也都會是設計師協會繼續努力的目標與方向。

2005/01/09

數位內容學院與SOHO的對談

設計師協會在1月22日舉辦成立大會
由於實在借不到合適場地
所以就厚著臉借用數位內容學院網站
也很高興得到他們的同意
協會成立相關說明

我跟數位內容學院內部的人談過
他們說今年的重點要放在SOHO身上
希望可以更近一步了解SOHO的想法
或者希望得到哪些支持
甚至借由大家的批評
可作為他們在計畫執行調整的參考

成立大會若順利的話
希望在3:30可以結束
還有部分整理工作
所以可能在4:30左右
由從事設計、影像、動畫相關領域的朋友
都可以參與這樣的對談
讓你們的聲音可以被一些政策執行者聽見

不限協會成員
若您不是設計師協會會員也沒有關係
那就請您4:30到
只要是SOHO都歡迎...

救命啊...超好吃的番茄切盤

台南的莉莉冰果室我想很多人都知道,它的水果冰以及番茄切盤都是相當有名氣的,老實說也相當不賴,但昨天吃了另外一家的番茄切盤,天啊.....救命啊.....真的太好吃了...

昨天跟亨力、阿光還有阿曼先到ORO喝咖啡,晚上亨力就提議到一個地方吃超好吃的漢堡咖哩蛋包飯,地點在新美街,店名叫做小牧的日本料理店,一家很小卻很有味道的店,料理也很實在味美。吃完飯,就到民生路與新美街交叉口的一家冰果室(店名好像叫做阿田水果),我點了番茄切盤,而他們則是點了草莓牛奶,實在讚到不行...

先說說我的番茄切盤,當然那個醬料是非常的重要,小小的盤子內加了好幾樣的調味粉,加上濃稠的油膏,攪散之後,把切好的番茄沾上滿滿的醬料,口味實在太令我感動的好吃...(亨力,快把照片給我...)

據亨力說,他們點的草莓牛奶也比莉莉的好喝,我是沒有喝,因為光番茄切盤就讓我受不了...

這家店也長的非常奇特,位於鬧區內,但是建築十分老舊,老闆說開業於民國51年,所以也有四十多年的歷史了,雖然店面老舊,但卻十分乾淨,放置水果的玻璃架看來有相當年份,但令人訝異的是,真的太乾淨了,在車水馬龍的市區,卻有一間可供懷舊,水果又乾淨又美味的店,讚...

2005/01/07

我被綁架了

今天下午上課到一半,突然電話響起,是我姐打給我的,原來是我媽媽接到恐嚇電話,說我被綁架了,趕快打電話給我確認…

從ATM詐騙、盜刷信用卡詐騙到綁架詐騙,層出不窮的詐騙手段中,雖然每天新聞都在報,但是上當的人實在不少,還是提醒大家要小心…

2005/01/04

推薦推薦

很有趣的網站
一定要去看看
http://www.18stop.com/

2005/01/03

娘子不娘

5個小女生的網站,快去看...

娘子

http://www.narns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