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10/20

當初申請設計研究所的經驗:關於作品集

老文章,剛好魔力有人回覆才重現天日,轉貼過來:

申請設計研究所,不管國內外大多需要作品集,作品集的呈現方式一直是很多人關心的議題,而且我也認為整理一份作品集,對自己也是一種交代,我就本身的經驗來跟大家分享一下:

因為我專科唸的美術工藝(大部分作品都是油畫、書法、國畫等...),大學唸的攝影與傳播(攝影作品),所以其實我沒有太多跟設計相關的作品,而且在我受教育的過程中,電腦並沒有大量的採用,但是退伍那時,幾乎所有設計產業都已經在工具上轉變為電腦,因此我申請研究所時,考量本身的屬性,作品一開始也就準備採取比較多元的呈現方式。

那時剛好是我屆退伍的時候,當兵期間沒有太多時間,幸好過去的作品,部分都有保留,其實我做的工作就是整理過去的作品。

我的作品集大概有幾個面向:

1.自我介紹:我用比較感性的方式,描寫我的成長以及對於設計、藝術、人文的喜好,當然附上一些學校的成就,例如曾經當過專科時的社團顧問、學會副會長,大學也曾經拿過學期成績第一名,所以在自我介紹的方面,應多多表現自己的才能與參與活動的積極。

2.得獎紀錄:學生時代參與很多繪畫比賽,例如曾經拿過全國性的比賽以及地方性比賽的第一名、優選或是入選,我大致整理了約20張繪畫比賽的獎狀,因此我就讓獎狀幫我說話,我就沒有附上任何繪畫作品。

3.攝影作品:我附上了大學時一些攝影的專題,以及我曾經在報社擔任過攝影記者,將一些簡報資料整理。

4.多媒體互動光碟:專科畢業製作使用Director 4.0開發的多媒體光碟

5.網頁企劃與設計:我大學時獨立接案的一些網頁作品。

6.最後才是平面設計作品:那是我在當兵時,利用休假時間,用電腦做了一些影像處理、電腦合成、VI等

其實大家會發現我主要的作品都跟設計沒有直接關係(當然有視覺上的間接關係),但這份作品集其實是我當初可以申請到研究所的重要關鍵。

當然,我只是針對我個人的狀況定下這個策略,未必適合所有人,我舉一個研究所同學的例子,他準備作品集的方向完全跟我南轅北轍。

他整本作品集都是電腦製作,只有一個概念,一直延伸,所有版面都統一,但是有他個人很強的意念在裡面,他作品集的厚度大概只有我的三分之一,但分數比我高一點。

簡單來說,就是根據你自己本身的興趣與專長,盡量去發揮,每個人的個性與風格不同,不能完全複製他人的經驗,我舉這兩個簡單的例子,提供大家參考。

2 則留言:

Alicecheng 提到...

學生時代的得獎經驗,最好是從大學開始嗎?
還是有具代表性的比賽,沒有時期性的限制呢??
例如國中時有得過美展,這種適合放嗎??

Aaron Yin 提到...

我認為作品集的重點在表現你的特色
你應該先衡量自己的情況
若覺得放比賽經驗是加分
那就放進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