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一:Daguerre頭像
圖二:Niepce頭像
圖三:Tablot頭像
大概介紹一下三位攝影發明人的傳世之作,由於時間與意義的特殊性,這些作品已成為攝影史重要的一部分。

圖四:Niepce拍攝,Paysage a Saint-Loupe de Varennes(法文),以瀝青為感光材料,這幅特長時間曝光的作品產生相當特殊的影像,由於曝光時陽光角度產生了改變,所以光線就產生了趣味的變化。

圖五:Daguerre拍攝,使用銀版攝影術daguerreotype,林蔭大道(Parisian Boulevard),詭異的街景。

圖六:Tablot拍攝,使用卡羅式(Calotype)攝影法,The Open Door
其實我們可以發現,對於攝影術發明的重點,在於如何的讓影像固定下來,若將影像分成光學與化學兩個部分,在光學的研究很早就開始,過去就有很多畫家利用暗箱原理,來輔助精細描繪,而攝影術發明人的重要成就,就是將感光材料感光之後,利用化學的方式固定下來。
但進入數位時代,數位影響整個社會的各個層面,對於攝影來說,媒材上更是一個重要的革命,底片不見了,化學處理的模式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感應一連串電流的CCD,而整個時代對於影像取得的價值,也產生重大的質變。
在攝影術發明之前,取得肖像是一種社會階級的指標,貴族們可以請畫家為自己造像,而這種昂貴奢侈的動作,當然一般平民是無法消費的起,也因此在攝影肖像大量普及之前,大多數的人是無法取得、持有與觀看自己身體被視覺化的呈現方式。
法國攝影家Andre Adolphe Disderi(迪德立)在1954年發明一種機器,並申請了註冊專利,這種名為carte-de-visite(名片卡)攝影機器的出現,讓攝影者可以最多一次製造12張照片,攝影肖像的價格大幅降低,而且工業革命之後,產生大量中產階級,他們有多餘的金錢,利用廉價的照片取得,來模仿上流階層為自己造像。

圖七(左):Anthony Style Wet-Plate Camera With Four Darlot No.4 Lenses.
圖八(右):An uncut sheet of 8 carte de visite portraits by Disderi. c1862
不過此時攝影機的掌控權還是在所謂的攝影家身上,在攝影家的指導之下,我們擺出各種動作。而攝影在大眾化的一個重要指標人物,就是喬治.伊士曼(George Eastman),這位柯達公司的傳奇創辦人,他成功的運作一些技巧,讓小型的攝影機具進入到各個家庭,他提出一句相當知名的口號:「You push the button — we do the rest」。相機現在也成為家庭聚會、郊遊烤肉、紀錄歡樂時刻的重要工具,影像的自主權從攝影家手上開始交到一般人民身上。

圖九:George Eastman頭像
進入數位攝影的今天,擁有相機的主控權的人越來越多,但是被傳統思維宰制的情況也是非常常見,所以要好好的由你來掌控自己的影像,好好的來玩攝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